第152期 企業公民與社會責任(2015年12月)
性侵害女性移工個案實務工作的經驗與反思:從移工庇護所社工的角度
本國於1989年以專案方式正式引進藍領外籍勞工來臺,於1992年通過就業服務法後,外籍勞工的數目逐年增加。目前開放引進外籍勞工的產業分別為社福(家庭看護、家庭幫傭、機構看護)、漁業、製造業以及營造業。其中,家庭幫傭及家庭看護多與被看護人及雇主(通常為被看護人子女)同住,工作場所多在較封閉及隱蔽的私人場域。語言的隔閡加上隱蔽居處的雙重劣勢,導致外籍家事工遇到不當對待(如虐待、性騷擾及性侵害)時,經常面臨求助無門的困境。
因此,服務移工的個案服務,大多仰賴各類社福及宗教團體。其中,天主教團體早在本國正式開放引進外籍勞工前,就已經提供移工服務。當時,菲律賓籍移工因缺少社會資源,如遇勞資爭議,多選擇向本國的天主教教堂求助(韋薇,2010)。目前臺灣服務移工的庇護中心,也多為天主教團體為主要服務者,如臺北市的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桃園市的希望職工中心,以及高雄市的海星外勞服務中心等等。而本國政府也於2001年回應了勞工團體的要求,正式補助地方政府委託民間組織設置外籍勞工庇護中心(韋薇,2002)。
目前國內對於性侵害案件處遇的經驗分享多以本國籍為主,鮮少有針對移工性侵害被害人之文獻紀錄。筆者們從移工庇護所社工的角度,整理服務女性移工性侵害被害人的實務經驗及說明本中心的服務模式及處遇重點,並在最後分享經驗反思及提出具體建議,期待透過此文分享跨文化的服務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