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51期 當代貧窮現象之結構性解析與政策新思維(2015年09月)

貧窮、儲蓄互助社與社會工作:平民銀行計畫的省思

貧窮對社會工作來說是個古老的議題,19世紀末葉社會工作專業的興起也是來自於濟貧工作,可是貧窮議題在社會工作界似乎有被淡忘的趨勢。儲蓄互助社(Credit Unions)也同樣關心貧窮問題,19世紀中葉儲蓄互助社在德國興起也是為了解決窮困農民的痛苦,早期的儲蓄互助社甚至聲稱是「窮人的銀行」,可是關心窮人似乎在儲蓄互助社運動中逐漸被遺忘。起源於19世紀的儲蓄互助社與社會工作專業都和貧窮問題有關,到了21世紀兩者卻也都慢慢喪失關心貧窮的初衷。難道是在儲蓄互助社運動與社會工作專業的努力下,已讓貧窮成為歷史的灰燼?顯然不是,雖然物質文明進步,多數人的物質生活比以往好很多,但是當今的貧窮問題不僅沒有終結,甚至有更惡化的趨勢。假如社會工作與儲蓄互助社逐漸失去對貧窮問題的關心,是不是也意味著當前的窮人不需要社會工作與儲蓄互助社呢?

社會工作與儲蓄互助社和貧窮問題都分別有密切的關係,一個是解決貧窮問題的專業,一個則是解決貧窮問題的社會運動與制度。可是臺灣的社會工作與儲蓄互助社像是兩條平行線,長期以來沒有太多交集。雖然儲蓄互助社在地方政府的主管機關絕大多數是直轄市與縣(市)政府的社會局(處),可是多數的社會行政人員與社會工作者對儲蓄互助社的認識相當有限。反觀,儲蓄互助社曾號稱是「窮人的銀行」,50年前在臺灣發展的初期,社員多數是經濟弱勢者。但隨著臺灣的經濟發展,目前的社員中屬於經濟弱勢的窮人之比例偏低,也缺乏與社會工作界合作服務窮人的方案。直到民國98年,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開始推動「儲蓄互助結合非營利組織推動脫貧策略實驗計畫」,接著民國101年臺中市政府的「自立家庭築夢踏實試辦計畫」有20人在儲蓄互助社開立發展帳戶,以及民國101年內政部的「儲蓄互助培力:平民銀行試行計畫」(簡稱「平民銀行計畫」),開啟了儲蓄互助社與社會工作協力解決貧窮問題的第一步。但是幾年下來,由於雙方的認識不足而且互信也不夠,社會工作與儲蓄互助社運動的關係仍是若即若離。

社會工作與儲蓄互助社運動的歷史發展歷程中都與貧窮問題有密切關係,而當代的貧窮問題也日益惡化。假如解決當代的貧窮問題仍舊需要社會工作與儲蓄互助社,那麼雙方有合作的可能性嗎?本文想從臺灣所實施的「平民銀行計畫」,以及國外運用儲蓄互助社脫貧的經驗,來反思社會工作與儲蓄互助社如何共同解決當今的貧窮問題。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6/09/23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