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期 當代貧窮現象之結構性解析與政策新思維(2015年09月)
「臺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與臺灣經濟長期表現
2015年,我國出口連續六個月衰退,經濟成長率面臨「保二」危機。出口衰退有二大原因: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以及中國產業供應鏈在地化。2000年起,中國已逐步降低自國外進口零組件,改由國內生產供應,其出口商品中內含進口零組件已降為35%,顯示中國經濟發展策略已逐漸由進口替代接續。
六○年代,臺灣以「出口導向」策略發展經濟,雖未完全忽視進口替代產業的發展,但臺灣「經濟奇蹟」背後已出現對外國技術與市場雙重依賴的危機,其脆弱性在中國崛起過程中逐漸暴露。2008年後,政府忽視此種危機仍全盤接受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觀點強調「貿易自由化」的重要性,忽略發展自主技術與建立關鍵零組件以及重要原物料等進口替代產業的必要性,造成臺灣國內投資率持續低迷,出口與經濟成長動能減弱。
政府一再誇稱的「臺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雖讓2000年後臺灣出口因提供在中國生產的臺商所需的中間財與機器設備而維持一定榮景,但依賴海外生產的經濟轉型策略,讓企業主與中高階層科技管理人才成為贏者圈成員,臺灣社會其他成員淪入輸者圈,造成所得分配持續惡化,失業率居高不下,勞工實質薪資倒退十五年。本文將說明這些經濟表現與「臺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間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