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期 當代貧窮現象之結構性解析與政策新思維(2015年09月)
體重過輕之經濟弱勢兒童的生活場域樣貌與影響因素探討——以臺灣世界展望會為例
依據臺灣「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衛生福利部,2009)、「臺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衛生福利部,2012)與臺灣世界展望會(下文簡稱為:世界展望會)近年公布的弱勢兒少福祉狀況報告(中央日報,2014;臺灣世界展望會,2015),發現無論從居住區域之都市化程度或是家戶之月收入之分層統計數據資料來看,世界展望會所服務的弱勢兒童之體位過重及肥胖之比例低於全國調查數據,雖然這些經濟弱勢兒童之體位過重或肥胖之情況皆未比國內一般兒童嚴重,但卻意外發現世界展望會所服務之兒童中,每年約有13-15%之BMI值低於正常範圍屬於體重過輕,而經濟弱勢兒童之體重過輕比例高於全國調查數據約5-6%。
大多數的臺灣兒童所要煩惱的健康議題,可能是由於體重過重或是肥胖所帶來的健康影響,然而世界展望會所服務的經濟弱勢家庭中,還是有部分的兒童因著經濟、照顧資源不足或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等原因,而面臨著三餐不定、飲食不均的風險。弱勢的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外部環境及其資源的限制,例如有限的飲食預算、不多元與不近便的食物來源種類、家庭功能缺失,皆可能導致「飲食不安全」(Food Insecurity)情形之發生,其皆會直接或間接地對弱勢兒童之健康帶來一定影響(陳怡潔,2013)。根據世界健康組織(WHO, 2014)之定義,所謂「飲食安全」(Food Security,亦有研究者譯為糧食安全)是基於在物質上、經濟上有充足的管道可以取得安全、足夠及營養的食物,例如要有足夠的收入或其他資源,以持續地取得營養適切、份量足夠的糧食,只要欠缺以上管道來獲取食物,就屬於糧食不安全。造成飲食(糧食)不安全的原因不單只有自然環境的變化造成食物來源的不穩定,事實上人為因素佔大多數,而家庭資源的短缺也是原因之一,例如低收入或是持續的貧窮狀態等等。
從弱勢兒童體重過輕之現況看來,這些體重過輕之弱勢兒童是否面臨了「飲食不安全」之議題?是否受到其家庭資源短缺之影響?又或是由於家族遺傳?又或是未受到良好健康照護?針對這個現象,社會工作者能如何提供協助?然而,國內相關研究與政策資源多傾向聚焦於兒童體重過重、肥胖的問題,較少探討體重過輕之兒童的需求與影響因素,故本研究欲從生態觀點出發,聚焦來看體重過輕之經濟弱勢兒童在個人、家庭與社區層面的需求與影響因素,期能為經濟弱勢家庭之兒童營養需求,以及社會工作者之服務策略提供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