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50期 身心障礙福利新制(2015年06月)

運用社會計畫模式(social planning model)於社區健康促進計畫實作之探討——以桃園市龜山區為例

現今醫務社會工作者除了在醫療機構、個案家庭有其重要任務外,於社區場域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醫務社會工作在社區中的任務主要有二點,一為發展醫院的社區關係─協助醫院發展公共關係,使醫療方面得以充分運用社會資源;二為發展社區的公共衛生─協助醫院提供衛生教育,使社區居民得到預防疾病的知識與服務(徐震、林萬億,1983)。事實上,為因應臺灣醫療環境「預防更甚於治療」的政策與走向,許多醫務社會工作者於近十年積極與醫療團隊共同合作社區健康促進方案,此類型方案包括配合政府推廣計畫、醫院在地服務推廣方案及各地衛生單位健康檢查等,服務場域已不限於醫院內,而是需在社區中積極建立服務網絡,並與社區正式或非正式單位合作,一同評估社區健康需求,並進行後續服務計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本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之理念,除了服務本院求診的病患外,亦結合各醫療專業人員、社會工作師、志願服務人員從事整體之社區服務,將醫療資源盡最大之運用。民國98年,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配合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社區醫療群計畫,結合附近診所及衛生所等單位,針對鄰近社區健康需求進行定期據點式的預防保健服務,此為敝院社會工作者正式進入社區服務的開端,服務對象從醫院內的病患及家屬,擴大至社區民眾,醫務社會工作者於此服務面向除了擔任資源連結者,也擔任服務倡導者,甚至為計畫規劃者與執行者。民國100年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社服課提出「桃園縣社區民眾健康促進計畫案」之三年健康促進服務,結合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教師群之評價計畫,共同推動健康體能、健康飲食與代謝症候群防治服務,每年與桃園市龜山區四里一職場進行合作,直至103年共與十一里三職場共同推廣健康促進服務,同時邀請社區中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個案參與,並追蹤評價其健康行為及代謝症候群生化指標改善情形。

本文主要探討與桃園市龜山區十一里合作的部分,計畫實施除了與專業醫療團隊共同擬訂社區服務計畫外,更須事先找到社區合作的窗口及重要的關鍵人物,以利後續推廣;因此,運用社會工作者所習得的社區工作方法,即為重要的介入策略;社區工作方法中,其中尤以Rothman於1968年所提出的社區工作三模式最為有名,包含地方發展(locality development)、社會計畫(social planning)及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社區發展與組織運作其實是動態的,依據不同的議題、策略與技術,模式也會隨之不同(李易駿,2013;Rothman, 1987)。

因考量本院現行於社區中推動計畫主要以健康促進為目標,並以渥太華健康促進行動綱領為推動策略,故本文欲運用「社會計畫模式」探討本院與社區之合作經驗,以檢視服務關係的運作及未來合作的建議。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6/06/28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