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48期 全球化的社會福利衝擊(2014年12月)

加入或離開?全球化下的臺灣社會福利

2014年是全球化效應在臺灣日益激化的關鍵年﹗年初三月的學生運動阻滯了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簽署,為臺灣加入全球化的進程投下極不確定的變數;隨著十一月遙遠北京APEC會議傳來大陸與南韓即將正式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消息,又掀起臺灣內部一陣陣的波瀾,財經官員擔心臺灣日益邊緣化的憂慮,夾雜著部分企業領袖考慮撤資臺灣的情緒語言,但在另一方面,卻是年輕世代飽受近十年來就業與薪資條件無法改善下,所發出的「要走請便」的怒吼…。於是,究竟是要順應加入、或是跳脫離開全球化?成為了臺灣社會難解的辯論議題。

不論我們喜歡或厭惡全球化,今日的臺灣已經無從迴避它可能帶來的影響。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過程中,大家最關心的議題莫非是人類生活可能面臨那些重大的改變。隨著全球性金融風暴的蔓延,即使是在各國央行的大力挹注之下,股市依舊大跌,信心危機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幾乎已成為當代的基調。我們發現,全球人類正以一種前所未見的速度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趨勢為人類開啟了更多的機會、但也更加激化了空前的競爭。

資本主義發展順應著全球化論述的興起,往國際經濟競爭與生產分工追溯其對民族國家能力的侷限;但因強烈競爭所累積的不平等、以及因資源分配扭曲之下所形成的社會矛盾,卻也形成強大的改革壓力來源,伴隨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經濟發展所醞釀出的中產階級,相當程度推動了臺灣民主化的進展。政治民主化對臺灣福利發展的影響已經大致上受到學界的認同,並產生大量的研究成果。而資本主義全球化雖然也相當多的論述,但隨著2008年以後臺灣與大陸關係改善,進而於2010年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已經進入到另一個不同的階段,與大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甚至是依賴)、勞動力流動加速、隨之而來稅收與各種社會安全捐(這是國家福利支出的兩大財源)繳納問題、大陸也開始建構其社會保障體系對臺灣產生的效應等,都打破了過去臺灣相對自立於外部影響的福利體系。

到底全球化對臺灣內部的福利問題造成多大的壓力?這是個難解的問題!雖然國際組織與跨國公司是常被諸多學者提到的壓力來源,他們作為全球化過程的行動者,確實對國際貿易與資本流動有重要的影響力,但更根本的壓力則是來自於國際間的競爭強度。在東亞,雖然已出現一些對話與合作的機制(如APEC),但尚未像歐盟般具備治理的功能,結果自由放任式的競爭壓力乃更加沈重。中國大陸的興起對鄰近國家造成重要的影響,尤其是臺灣,面臨中國大陸在薪資、生產成本、吸引外資、市場、產業…幾近全面性的挑戰,卻又極缺其他東亞國家所擁有的對話管道與互信基礎,不但形成政治上的尖銳辯論議題,臺商企業的外移也就變成實質存在、但卻難以有效管理的困境,進而影響到臺灣的就業機會。這樣的結果也影響到臺灣年輕的世代,這些年來諸多機構所公布的調查都顯示,大陸已經成為臺灣年輕人求學與就業的選項之一。於是,大陸究竟是機會或威脅,在不同人心裡就有了不同的解讀。

如同Ramesh Mishra在1990年代全球化浪潮初起時的警告,「一個升高的經濟浪潮不但不會抬起所有的船,它可能翻轉、摧毀、並擊沈許多的船」,如何避免自己成為被這一波經濟浪潮擊沈的船,國家所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也必須具備更前瞻而有效的發展策略。如同George與Wilding所指出的,即使是在全球化的世界裡,也需要有「全球社會政策」才能減少因貧窮所導致的非法移民、環境破壞、疾病散播、政治不安等社會問題,進而確保資本主義的繁榮發展,而國家在此一過程中有其重要的角色必須執行。臺灣長久以來不斷順應自由主義與全球市場力量的運作,反而容易窄化我們所可能有的政策選擇,似乎除此了之外沒有其他的途徑。或許,現今臺灣社會對全球化的極端對立觀點,某種程度上都是此一根本現象的外顯症候,也是臺灣未來發展的深層危機所在,因為當掌舵者(政府)已經鬆手之後,臺灣這艘船會被全球化的浪潮沖到那裡去?恐怕任誰也無法預料。

這一期《社區發展季刊》以「全球化的社會福利衝擊」為主題,徵求各界的稿件,希望進一步釐清不同領域學者與機構代表的觀察與解讀,提供作為社會各界討論的基礎。為了讓焦點更貼近臺灣社會實況,這一期除了兩篇提供全球化理論與他國(澳洲)經驗做為參考之外,其他文章多聚焦在全球化對臺灣勞動(包括勞工保險、外籍人士福利、貧窮、與政策創新)、家庭(包括家庭政策、跨國親權爭議、新移民子女與家庭支持)、機構發展、全球照顧鍊、以及社工專業與教育的影響等層面。從這些文章之中,我們大致可以有幾點重要發現:

一、全球化不是只有臺灣面對的議題,其他國家也必須因應此一趨勢調整相關的制度與政策;

二、全球化對臺灣勞動制度的衝擊相當明顯,不但引發臺灣社會內部的貧窮與經濟安全保障問題,外籍人士在臺的福利議題也開始浮現,顯示勞動力已是雙向的流動,這些都意味政府必須儘快思考與規劃全球化的勞動政策與保障機制,甚至未來應該列入政府間的協定談判議程中;

三、在家庭方面,除了過去臺灣社會常見的新移民家庭之外,因為工作關係分隔兩地的情形也日益普遍,帶動了子女教育與家庭支持的需求,而隨著婚姻關係轉變導致的跨境子女親權爭奪,不僅改變了社福機構的服務範圍,也迫使家庭社工必須增強處理跨國事務的知能;

四、可喜的是,不同於三月學生運動關心臺灣社會服務被兼併、進而影響案主權益的擔憂,我們的許多卓有成效的機構已經勇敢踏出國門,將臺灣經驗推廣到世界其他角落,見證了我們機構的活力與實力;

五、在前述發展下,社工專業也無法自外於全球化的趨勢,境外實習的推廣提供社工學生在不同文化環境服務的機會,進而強化跨文化的專業知能,也讓臺灣的社工從傳統的服務本地案主,邁向國際社工的發展道路,未來更可能開拓出更多社工海外的工作機會。

雖然文章中沒有提及,但我們必須提醒政府法令制度如何接軌國際趨勢,已是迫在眉睫的問題了。行政院於民國101年頒布「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並以「邁向公平、包容與正義的新社會」作為臺灣未來社會發展的願景,蘊含新的發展道路的思考。其中,除了自96年開始簽署與推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國內法化之外,98年立法院通過、並由總統簽署批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兩項聯合國人權公約,今年並著手推動「兒童權利公約」與「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國內法化的相關建制工作,進一步促進我國社會福利發展與國際接軌。這些都意味著臺灣在社會福利方面,已經加速融入國際的規範之中。

從這些努力來看,全球化的挑戰確實存在,但臺灣並沒有悲觀的理由,加入或離開也就不是無解的選擇了﹗擔憂與害怕往往來自於我們沒有準備,勇敢面對挑戰才是讓自己免於被擊沈的不二處方。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6/01/1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90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