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46期 青年議題(2014年06月)

失落的一代——當前青年世代的結構性就業困境

自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全球,青年失業頓時升格為全球性議題。國際勞工組織(ILO)指出2013年全球青年失業率達到12.6%,約有7,300萬名青年處於失業狀態。失業持續惡化,即使獲得就業機會的幸運兒,也因競爭激烈導致薪資縮減,當代青年已陷入「失業」與「低薪」的雙輸(lose-lose)困局,臺灣自然無法倖免。經歷超過半世紀的發展,即使職場態樣、勞動環境早已丕變,但是經濟奇蹟仍深烙印著老一輩。70年代的經濟起飛,勞動巿場處於「事求人」的熱潮,求職者無需四處奔波傷神,努力辛勞就有美好光明前程,更見證整個美好世代。然而80、90年代傳統產業出現首波外移潮,緊接著2000年後3C與高科技產業亦隨之大舉外移至中國,關廠歇業導致職缺競爭激烈,同時推高失業率,2009年8月總體失業人口一舉突破67萬人,顯見就業環境早已從「事求人」異變為「人求事」。在此時,為數龐大的青年頂著史上最高平均學歷的光環進入職場,卻發現張開雙手迎接他們的竟是勞動低薪化與學歷貶值的環境。

雖然國際對青年的定義是指15至24歲,然對應我國大學教育高度普及的獨特性,青年進入職場平均年齡明顯遞延,且15至20歲青年絕大多數仍在求學狀態,就業心態偏向「打工」較不易顯現對職業的生涯規劃需求。此外,我國勞動部亦將青年勞工的定義設定為19至29歲,而25至29歲已多脫離學生身分成為就業者,故本文偏向以20至24歲、25至29歲青年為主體,透過官方統計數據,探討兩年齡層青年所面臨的結構性就業困境。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5/06/26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