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45期 衛生與福利(2014年03月)

從出院準備服務談衛生與社會福利的整合

健康是一項基本人權,每個國家應該設法保障其國民基本的健康需求,不論其為何膚色、種族、社會階級(層)皆應受到合理的滿足。早在西元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47)的國際衛生會議,即指出「健康是一個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福祉,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的狀態。」此處強調「健康」是一種全人且多面向的概念,而政府部門要達到民眾健康也非僅是衛生部門之力就能完成。除了我們所熟悉的遺傳或生物因素會影響健康,其他社會因素如社會階層、壓力、早年生活經驗、社會排除、工作內容、失業、社會支持、癮頭、食物狀況及居住環境之交通便利性皆證實能決定個人健康情形(Wilkinson & Marmot, 1998),所以談到健康照顧至少包括科學(Science)和社會(Society)兩個面向,彼此互為周全性、協調性和連續性的功能及角色,實缺一不可。

近年來,臺灣政府正大力推展疾病診斷關聯群(diagnosis related group, DRG)及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因成本考量,醫院將面臨縮短病人平均住院日(average length of stay)的壓力,依國外學者經驗指出許多尚未痊癒的病人,可能被迫提早出院(Evashwick, 2005)。如此,出院準備服務便成為結合醫院、急性後期及長期照護服務完整連續性照顧模式的樞紐,唯有透過出院準備服務與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的連結,才能使民眾更了解服務模式,進行相關服務的連結,才能讓民眾能獲得適切的服務協助(陳亮汝、蔡麗珍,2012)。且美國學者Kane & Kane(1987)定義長期照護為:「對先天或後天喪失生活功能的人提供一段時間的健康、個人照護及社會服務。」也因為長期照護服務僅少部分是屬於專業醫療的部分,大部分的照顧活動為個人生活與社會服務,與個人偏好及失能情形有關,需根據使用者個別需要,提供跨專業化、整合性與包裹式的彈性服務。如此,傳統衛政及社政資源及服務的協調與整合,衛生和社會服務部門及人員間的夥伴和合作關係的重要和體現,確實是全世界國家面臨人口老化、服務整合的一大挑戰。正當國內人口正快速老化、慢性病的盛行、全民健保財務壓力、醫療服務型態的轉型及長期照顧需求增加,各醫院皆更迫切推展出院準備服務,故整合醫療衛生與社會福利業務,將有助社會政策與資源整體規劃調配,建構完善的社會福利、社會照顧及醫療保健體制。本文將以「出院準備服務」為例,經文獻回顧探討出院準備服務過程中需衛生與社會福利的整合,而衛生和社會服務專業間團體有效且良性互動,才是該服務的成功關鍵。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5/04/07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468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