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44期 年金政策(2013年12月)

歐洲國家年金改革的經驗與啟示

年金改革仍是所有先進工業國家在政治議程上持續受到矚目的政策領域,原因之一在於多數歐洲國家的老年經濟安全是公共社會支出的最大項目,並且循著人口老化與經濟成長走緩的趨勢,形成公共年金在財政永續性上的一大考驗。因此,許多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World Bank)、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與各國政策專家於九零年代開始倡議將既有的隨收隨付公共年金(pay-as-you-go financed public pension)體系轉型為私人提存年金模式(funded pension),以減少國家財政的龐大支出,並帶動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

過去的30年以降,歐洲(西歐)國家持續進行大規模的年金改革工程,分別在傳統俾斯麥與貝弗里奇體系的基礎之上,開展出不同的改革方向,但隨著各國先後陸續擴張私人年金體系,現階段逐漸走往公私混合的趨同路徑。本文依據俾斯麥—貝弗里奇的典型傳統分類,比較屬於不同體系之國家的年金改革歷程,並嘗試區分為三個觀察階段:首先是制度建立與成熟時期。俾斯麥與貝弗里奇年金體系分別構築於19世紀末與一次大戰期間,因採取不同的政策目標與制度形式,以致於日後兩種不同類型的年金體系會踏上殊異的擴張方向;1980年代,受限於人口結構與經濟環境,兩種年金模式都共同承受沈重的財政負擔,年金改革進入緊縮的階段,雖然仍存有部分的擴張面向;1990年代晚期,則是相繼發展私人年金,呈現出年金公私混合的發展圖像。實際上,年金改革過程一定程度反映出福利國家的發展軌跡,1950-1960年代的建構與擴張,1980-1990年代早期面臨成長限制與危機,1990年代晚期到2000年以後則開始轉型(Bonoli and Natali, 2012: 4)。

同時,本文亦分析後金融危機歐洲國家的年金改革,由於公共債務持續擴大,以及私人年金基金遭逢損失,造成許多國家的公共年金或私人年金都面臨給付水準或權利資格的緊縮。選擇討論西歐國家的理由在於年金體系建構於百年之前,歷經長時間的醞釀與成熟階段,後續面對許多外在與內部挑戰,諸多的改革經驗如回應改革障礙、未來年金政策的方向等,十分值得後進國家作為參考。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5/01/09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9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