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期 社會企業(2013年09月)
單親婦女微型創業的困境與突破——以臺中市基督教青年會創業脫貧方案為例
國內外的研究均指出,在眾多單親問題中,經濟安全是單親家庭最大的隱憂,以女性單親最容易落入貧窮困境,形成「貧窮女性化」的現象 (Pearce,1978轉引自王德睦,何華欽,2006;李淑容,2006)。李淑容(2004)指出負擔家計婦女經濟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必須兼顧照顧小孩,致影響工作;年齡大找事不易;外銷減少或產業外移,以及本身狀況不佳等因素而影響就業。許多單親家長常基於經濟上的需要,會增加其工作量,身兼數職 (謝秀芬,2011)。依據財團法人臺灣智庫(2011)的研究,比較2003年與2006年的工作貧窮人口在性別上的結構性差異,可以發現在工作貧窮人口中,女性占58.6%,遠高於男性所占的41.4%,顯示臺灣原本在2003年以男性居多的工作貧窮人口結構,到2006年時,已經轉變為以女性居多數的工作貧窮人口結構。
從國際的趨勢來看,當婦女無法從勞動市場受雇獲取合理的報酬,或無法兼顧家庭與工作,創業成為她們不得不的出路時,協助婦女創業已被視為促進婦女經濟自主的一個重要策略。聯合國於1979年成立了獨立的金融機構“婦女世界銀行”,提供女性微型貸款或為婦女申請的貸款作保,又於2005年為了降低貧窮人口數,視微型創業與微型信用貸款作為降低貧窮與促進社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鼓勵各國發展各項微型創業貸款與創業計畫,並訂定該年為聯合國微型貸款年。此外APEC、OECD等國際貿易合作組織也紛紛大力倡導婦女創業與微型創業的議題。
另外,為了回應貧窮問題,近年來社會企業開始發展,雖然它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不過普遍認為社會企業指的是一種商業模式,乃是透過經濟上的手段達到社會關懷的目標;由企業部門或是非營利組織提供貧窮者、弱勢群體改變命運的機會,企業的利潤或是盈餘主要是用來為貧窮者、弱勢群體創造就業機會,或是持續解決社會問題。
在全球化來臨之際,貧窮不會只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問題,在已開發國家M型社會之貧富差距正因全球化、少子化及高齡化而加劇,所以國內的社會福利工作在回應貧窮者、弱勢群體不應只是消極的救助及補助,應要有更積極的做法。綜觀目前國內的脫貧做法主要是採用資產累積的儲蓄脫貧、人力資本培力的教育脫貧及就業、創業脫貧等模式,但是脫貧僅有這四種模式嗎?如前所述微型創業或是設立社會企業也能回應貧窮的議題,本篇文章則是從臺中市基督教青年會(YMCA)積極推動單親婦女創業脫貧的方案,運用婦女創業互助團體、社群陪伴脫貧、人力資本的培力與資產累積等整合服務的經驗,以個案訪談的方式從需求評估,過程及結果評估中蒐集資料,來說明如何協助單親婦女突破微型創業的困境,達到經濟自主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