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43期 社會企業(2013年09月)

當前韓國社會企業的重要議題與相關政策

21世紀之初,全世界對於「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興趣倍增。然而此概念早在1970年代便已在歐美國家出現。雖然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亞洲國家對於歐美發展社會企業的經驗抱持著濃厚興趣(Bidet & Eum, 2011),不過東西方社會企業的發展卻截然不同。當然,一如其他社會現象,社會企業受到歷史、文化、社會因素所影響,並不具有普同性。誠如Defourny與Kuan (2011)所言,首先至關重要的潛在問題在於,東亞國家大多是參照北美及西歐國家的文獻,戴著著色的眼鏡來看待社會企業,是故實有必要採取稍稍不同的途徑來探究之。換言之,在自身既有的社會及政策脈絡之下,分析東亞的社會企業必須考量此區域的歷史、傳統、以及當今社會經濟的生活狀況。惟觀之目前的相關研究,僅有少數顧及環境脈絡的考量。

具體而言,歐美的社會企業是起源於公民社會中的社會運動,在南韓則是另一種樣貌。南韓在20世紀末所引進的社會企業概念其實近似於西方,不過當2007年政府立法通過「社會企業振興法」(Social Enterprise Promotion Act)時,政府的角色顯然插手進來。因此,韓國的社會企業的發展現像是一種「由下而上的運動與由上而下的文化」交織演變而來。此外,縱使韓國促進社會企業的政策貌似英國的法令以及義大利的「社會合作社法」(Social Cooperative Law),但仍以其社會企業的認證制度而有別於英義兩國。

另一方面,今年初,當南韓新領導人做出透過社會企業與合作社來活化經濟的政治承諾,並由政府發布第二次的五年促進計畫,社會企業便邁進了另一個新局面。在此過渡時刻,本文考量政治及社會等因素以檢視韓國的社會企業,希望能有助於找出不同於其他亞洲及西方國家的特色。甚者,對於當前政策的研究或能有助於決策者設計出較佳且長遠的社會企業相關的政策與方案。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9/1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7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