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43期 社會企業(2013年09月)

社會企業策略對身障庇護工場營運之影響

社會企業係指可以產出社會公益目標或公共利益的私人活動,具有企業精神策略,不斷地朝向巿場化與產業化的面向發展,並達成特定經濟社會目標,而非以利潤為主要目標,又有助於解決弱勢族群的就業,保障弱勢族群的生存空間,讓弱勢者不被社會排斥和失業問題的困惑。

社會企業具有「經濟面」及「社會面」雙重指標,且被認為非營利組織而能產生營利利益的單位。即非營利組織藉由發展自己產業與開拓獲利的經費來源,達到經費自主為目的,使組織運作可持續性。非營利組織朝向商業化的論點是基於非營利組織財務的立場,藉由商業性的賺錢策略獲取組織經營所需要的資金,實踐組織的慈善工作及社會福利服務使命。非營利組織的庇護工場轉型社會企業的原因是因應社會的需求,尋求財務的穩定和自主。

社會企業的函意非常廣泛,要點在於以商業行為力量創造弱勢就業機會,協助弱勢產品包容性行銷,幫助弱勢族群謀生,以慈善與行善的作為培養正義感。從教育、文化、社區、科技研究、綠能環保……等等事項的付出,使我們的社會更慈祥、幸福、融洽。

社會企業有設立宗旨和使命,又要追求財務自足性,能讓組織永續經營。社會企業是介於公益與營利之間的企業型態,需與巿場經濟相結合,社會企業以企業理念經營,有明確的營利動機、風險承擔、競爭意識、創新的精神和不斷擴大規模的投資來創造利益,所獲利益要有明確的公益性活動支出,利潤分配機制對弱勢族群能有廣泛受益面的服務,或對弱勢族群有實質受惠的感受,實現創造社會價值,產生社會褔利的最重要目標。社會企業創造的利益或盈餘不做組織個人或幹部人員之利益分配,而應保留下來做為再投資之用,所有權是屬於大眾的,在決策管理上應要民主,財務控管要透明,企業要誠信良好,對所有的關係人負最大的責任。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9/1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7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