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40期 社會團體工作與實務(2012年12月)

萬里來作伴——藥癮者跨國婚姻文化適應教育團體初探

近年政府覺察到照顧外籍配偶家庭的重要性,多致力於強化新移民體系、推動整體照顧輔導服務,內政部更於92年成立「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以「融合新血,共建和諧多元新社會」為政策主軸,持續關懷輔導新移民。相關外籍配偶研究與方案中,從以往多集中於不對等的社會經濟實體,討論族群及文化特質的相異性與優越性…等歧視與偏見問題,至近年多集中於生活適應和特殊問題的實務處理,如家庭暴力、子女教養與優生保健等,足以感受到政府對外籍配偶的服務,已朝向實質性幫助。但仍難掩新移民女性面對跨國婚姻時所面臨的文化衝突與生活適應問題。

筆者曾於100年03月07日至高雄市岡山新移民服務中心拜訪李督導,說明來此之目的與研究主題時,督導的第一句話:「臺灣籍配偶(以下簡稱臺籍先生)也有適應上的問題嗎?」頓時讓我驚覺到大眾對臺籍先生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是婚姻的破壞者,但殊不知對外籍配偶來說,臺籍先生是她在臺唯一能依靠的對象,是影響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的樞紐(朱玉玲,民91;張鈺珮,民92;鍾重發,民93;葉肅科,民93)。因此,臺籍先生對跨國婚姻生活適應自然會影響彼此的互動,相較於新移民女性來臺因文化差異所面臨種種的適應問題,同時也是臺籍先生的適應問題。

此外,迎娶新移民女性的臺灣男性多屬中低階層,原本在臺灣社會中就處於弱勢地位,相對於配偶而言,擁有主場優勢和資源,於是他們在跨國婚姻中得以重拾男性的自尊,獲得主控權,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優越感(王明輝,民93)。在婚姻中也突顯了臺灣男性的個人地位與自信(自尊),也因如此雙方在婚姻關係中有著不對等的地位,使得夫妻關係顯得緊張,衝突自然衍生而來。

加上隨著新移民女性在臺人數攀升,其在臺生活適應、子女教養、單親問題及對臺灣社會的衝擊,已成為社會工作學術與實務關注的焦點,大部份研究多以新移民女性為對象,鮮少針對臺籍先生為研究對象,但這些臺籍先生尤其是毒癮者更是社會較邊緣的一群人,亦是影響他們婚姻滿意及維持的重要關鍵人物,所以臺籍先生娶新移民女性的適應能力及因應文化差異帶來的婚姻認知期待之差距值得瞭解。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溝通分析理論」(TA)與「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核心概念為基礎,發展七次團體單元課程。除了探討臺籍先生對跨國婚姻的期待及對藥癮行為的相互影響外,主要著重在四大主題(傳統習俗文化、語言表達、性別角色、財務觀),檢視藥癮者在婚姻面臨文化差異下碰到之難處及可調整之處,提升文化差異適應能力與認知鬆動,學習用包容接納態度正視自己的婚姻,使其有彈性適應外來文化。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2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9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