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39期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2012年09月)

都市原住民部落兒童的學習陪伴——社會工作結合大學資源與社區工作的啟發

屏東霧臺魯凱族婦女盧秋月(Malayumu)於新北市五股區創辦「伯特利」托育機構,因長年不符托育機構法規屢遭取締開罰[1],此事件突顯都市原住民的教育負擔與照顧困境,民間團體與專家學者就此議題集思廣益,討論都會區原住民孩童的照顧需求[2]。蔡宛庭(2010:2)以伯特利都會區原住民幼兒照顧為研究對象,瞭解「共同照顧」是原住民族的核心價值,卻因為市場經濟與就業選擇,產生跨世代教養問題,對於許多原住民父母來說,他們在外地通常只能從事低社經地位的勞動工作,所以將孩子託付給托育機構其實是增加了經濟上的負擔。雖然共同照顧是社區互助的一環,但蔡宛庭(2010:8)認為在臺灣目前的兒童照顧體制中,尚無法真正地落實多元文化主義,依照族群的需求,發展適合不同文化的兒童照顧方式。

如今,原住民人口數依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至2012年已達到52萬人,居住於非原住民鄉鎮市區者達到28萬人,從現有統計數據來看[3],不論是否遷居外地設籍或暫時離開原住民地區就業生活,全國已經有一半以上的原住民族人居住在都會區。而過半數原住民在都會區仿效部落形式過著群居生活,帶有鮮明的傳統社會特色,其中「社區互助」概念是原住民部落文化中值得討論的重點。

相較於伯特利因其文化脈絡,所自發形成的都市原住民兒童照顧經驗,本文將關注另一種都市原住民部落兒童的學習照顧經驗,介紹亞洲大學社工系師生團隊投入臺中霧峰花東新村(阿美族)的服務過程[4],描述社會工作科系藉由大學資源,透過社區工作方法結合課程教學,強化都市部落的社會功能,落實大學服務社區化,促進大學生對於原住民學童健康成長和學習上的關懷。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20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8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