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39期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2012年09月)

論「兒童及少年性交易」為何應正名為「兒童及少年性剝削」

民國74年廖碧英於亞洲教會在臺召開之「亞洲區婦女問題研討會」發表「色情問題:現狀報告」,報告原住民少女至華西街從娼的現況。民國74年至76年間,媒體陸續報導少女被父母或不肖分子押賣至私娼寮的事件,引起社會大眾的關心與關注,然而當時媒體的觀點,雛妓之所以需要被保護,並不是因為他們是未成年人,而是因為他們是命運悲慘的可憐人(施慧玲、高玉泉,2006)。

在臺灣以「反雛妓」作為主題的社會運動,分別於民國76年、民國77年以基督教長老教會「彩虹專案」、「婦女新知」為首發起,包括宗教與婦女等數十個民間團體響應,不僅前往桂林分局要求嚴加辦理,還前往司法院與法務部呈遞抗議書,希望透過修改刑法、加重人口販賣量刑的方式,以達到遏阻犯罪的效果(施慧玲、高玉泉,2006)。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20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1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