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期 當代社區工作(2012年06月)
社工專業、社區工作及溪洲部落協同住宅模式——對莫拉克災後重建的啟示
從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到2009年莫拉克風災(88水災)至今,受災居民與災區原住民面對災後重建與生活安置等議題,已經不止一次在政府與民間產生了政治決策、風險評估、遷置與否、重建模式、文化保存工作等爭議,面臨不斷的訴求、陳情與抗爭事件。具體而言,受災居民不過是為了獲得基本的生活文化權,及一處合乎期待與穩定的家園。同樣為了爭取居住權益的都市原住民,雖然沒有因為受災事件而面臨龐雜緊急的重建工作,但在都市社會環境,數十年來從原鄉來到都市打拼生存,亦需面對經濟、教育、就業、文化傳承等變遷適應因素,以及暫居國有地安置可能面臨拆遷等問題。
本文所要探討的是,從災後部落及社區重建過程中,災區居民(以原住民為主)參與重建規劃的需求,居民的心聲能否向上反應,做為重建決策的考量之一;以及都市原住民社會住宅的協同住宅規劃概念,能否成為未來居民與政府部門之間,共同協力參與災後重建與住宅(社區)規劃之模式。當然,居民與政府之間的協力參與,除了居民自發性由下而上的表達需求,以及政府機關願意傾聽人民的聲音之外,面對急需救助安置的災民,與少數族群心聲的倡導,該由誰來扮演中介的角色比較適切,本文亦將有所討論。
因此,居民的意見是否得以被尊重?專業人員是否都只能站在由上而下的思維來推動政策,只能配合政府,較少傾聽居民?災後重建除了專業建築工程團隊之外,應該增添何種專業?本文從社會工作的角度,以社區工作方法,透過重大災後重建案例及都市原住民社會住宅的規劃理念,檢視在政府的重建態度、重建團隊思維與地方居民(或原住民)三者之間,社會工作者如何多元理解並發揮中介功能的角色,以做為政府部門、重建團隊與居民發聲的溝通橋樑,進而成為參與重建規劃的專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