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36期 健康照護與社會工作(2011年12月)

我國當前長期照顧政策研擬與困境

臺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於1993年底達總人口數之7%,依照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的定義,臺灣開始步入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相較於西方工業國家,如法國1864年、德國1932年、美國1942年達高齡化門檻,我國顯然是晚了許多。至2010年底臺灣老人人口為10.74%,也不及歐盟27國平均約17.4%的情形。總之,我國人口老化時間不僅較晚,至今老化的速度也不算快,何以過去十年來長期照顧(護)的議題會受到相當的矚目?

由於生育率的下降以及平均餘命的延長是影響人口高齡化的兩個主因。特別需注意的是,這兩個人口現象在臺灣地區變遷的速度與時期;例如,1950年代初平均一位婦女於育齡期間(15~49歲)生了7個子女,從這個生育高峰下降至1984年平均生育2.1位(即人口替代水準),只不過花了30餘年,並且一路下滑,去年創下新低只有0.895位子女,已經是世界低生育率地區之最(the lowest-low)。除了前述「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s)的變化,平均餘命(Life Expectancy)也不斷延長,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成長了約15歲,到2010年男女零歲平均餘命(俗稱的「平均壽命」)分別為76.13歲與82.55歲(內政部,2011)。整體而言,臺灣地區人口從高度成長階段(千分之30以上自然成長率)轉型為低度成長階段(千分之10以下自然成長率)約只花了30年,而完成人口三階段轉型不到70年(陳寬政、王德睦、陳文玲,1986),相較於西方經驗通常約需兩百年(Coale 1974),顯見臺灣地區人口變遷速度相對較快許多!更因為「戰後嬰兒潮」(baby boomers),也就是目前約為47-62歲的人口群[1],在未來20年內將陸續成為老人,將加速臺灣地區人口年齡結構的改變,其中老人人口在比例與數量上的增加尤為醒目。如表1根據經建會(2010)中推計所示經濟活動人口(15~64歲)、老人人口(65歲及以上)和幼年人口(15歲以下)的分布情形。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20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7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