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34期 五都升格(整併)後的社會福利(2011年06月)

五都的社區工作與志願服務發展探析

五都選舉之後,臺灣地方自治的版圖有很大的變化。臺北縣、臺中縣、臺南縣與高雄縣的名稱走入歷史,升格或合併成以「市」為單位的行政區,且均為直轄市的規格。其中因合併升格為「直轄市」的臺中市、臺南市與高雄市最受矚目,不只幅員擴大,在預算經費、人員編制與服務規模等均相對提升。但由於五都成立時間尚短,內部合併仍須一段時間磨合,因此,在許多業務推動上尚難看出成效。不過既然經過升格合併,期待能達成「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增加城市的競爭力,提升當地民眾的福祉,才是五都成立重要的意義。

城市的興起像磁鐵般的吸引民眾聚集,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下一個社會」(2002)當中提到,為什麼數千年來,鄉村人口都夢想逃到城市去,古老日耳曼諺語當中有一句話:「城市的空氣讓人自由」。人們可以在城市裡隱姓埋名,又沒有具壓迫性的社區,這些正是城市吸引人的地方,只是也同時讓城市陷入無政府狀態。城市的確是文化中心,是藝術家和學者可以努力成名的地方,提供人們奮發向上的流動性。但是在薄薄一層的專業人士、藝術家和學者底下、在富有的商人和擁有專業技術的工匠底下,卻是一團混亂,包含了性犯罪、偷竊、搶劫和幫派。除此之外,城市生活也代表著暴露在疾病和流行病中。

從彼得.杜拉克的描述當中,可以看出城市具有吸引人的條件,同時也有灰暗墮落的一面,印證了狄更斯在「雙城記」一書所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此,一個城市如果無法「向上提升」,就注定會「向下沉淪」。臺灣五都的形成,是否能夠帶動地方的發展?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在在充滿了挑戰。

社區工作與志願服務是最能展現「公民社會」與「草根民主」精神的兩項公共事務,其相同之處在於民眾自發性的意願,為自己的社區提供服務。這些服務固然以民眾為主體,但如果政府可以扮演火車頭的角色,常常可以帶領當地的民眾更踴躍的參與,使該地區充滿活力與形成助人的風氣。中央政府為了持續推動社區工作與志願服務,會定期辦理業務評鑑,透過評鑑過程瞭解各縣市政府推動狀況,並獎勵績優的地方政府、社區或志願服務團隊。在五都的選舉政見中,也可以看到現已當選的市長,提出有關社區工作及志願服務的政見,顯見社區工作與志願服務是施政中重要的議題之一。

現行五都升格情形不一,臺北市沒有任何變更、新北市由臺北縣升格,這兩都情況相對穩定,而臺中市、臺南市係屬合併升格,高雄市本為直轄市,但幅員擴大,必須優先處理合併後的組織、人事與經費分配等議題,較為複雜。本文試圖探討五都社區工作與志願服務發展發展方向,先依據相關評鑑報告檢視五都社區工作與志願服務的現況,並據以歸納出未來努力方向。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9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9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