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25期 高齡化及少子女化(2009年06月)

「榮譽國民之家」組織文化革新:由慈善安置到專業服務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簡稱退輔會)網站資料顯示,中華民國政府由大陸播遷來台之後,為使國軍「新陳代謝,永保精壯戰力」,於民國41年建立退伍除役制度。當時所有相關業務均由國防部主管與督導,顯然在概念設計上,是將退除役官兵之生活安排視為國家整體防禦系統的一部份,主要目標仍是提升戰力,以達成反攻大陸的使命。隨後於民國42年,為安置首批在台灣退除役的老弱傷殘、無親人照顧的官兵,陸續成立新竹、台南、屏東及花蓮四所「榮譽國民之家」(簡稱榮民之家),作為榮民頤養天年之所。

民國43年,「行政院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正式成立,將退除役官兵之政策方向設定為以鼓勵就業為主,希望能「化消費為生產,教戰士為良匠」,進一步運用退除役官兵之人力來投入國家生產與建設。惟,之後逐漸發現退除役官兵並非立即可以投入生產大軍,有的需要再教育、有的需要醫療、有的則已年老體衰無法進入當時以農業和工業為主的職場。遂於民國55年將原本名稱中之「就業」兩字摘除,改稱「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輔導項目包括就業、就養、就醫、就學及服務照顧等大項。回顧退輔會初期之歷史,其主要任務為滿足大量的退除役官兵之種種需求,以維持社會和政治之安定。

從榮民之家成立初期至今,榮家內部之管理一直延續著軍隊中的同袍和兄弟手足精神,換言之,管理制度與軍隊類似。早期蔣介石總統曾多次強調,應像照顧自己家人一樣地好好照顧榮民。威權體制時代的政府需要藉助軟性的社會福利措施來緩和其形象,於是收容人數眾多的榮民之家遂成為「國家體恤國民」的重要象徵之一。這個象徵代表的意涵是:國家不會忘記為國家出生入死的戰士。然而實際上,早期安置於榮家的榮民,曾跟隨政府東征、北伐、對日抗戰、剿匪戡亂,少小離家而歷經戰亂,來台初期又因政府要確保反攻大陸的基本國策,明文規定軍人不得在台娶妻,而無妻、無子、無家。一旦在台退除役之後,就成為實實在在的「孑然一身、無家可歸」,所以安置的本質原本是為了避免大量的退除役官兵造成社會問題或動亂。然而在象徵意象的操作之下,榮家成為政府慈善與恩給的代表,而一個個脫去戰袍的軍人,也再度成了國家的工具而失去了個別性,由軍隊轉入榮家,繼續過著如軍隊一般的團體生活。雖然名稱為榮民的「家」,但榮家的建築物、室內規格與設備、以及榮家的生活與管理方式,比較像是軍營而不像一般老百姓的「家」。外觀一致而顏色灰暗的營房或宿舍整齊地排列著,象徵著整齊畫一的生活方式。口令和動作的搭配、階級的服從、缺乏個人空間,在在將人性壓抑著。起居作息一律團隊化,「隱私」是陌生的名詞,寢室和浴室沒有圍簾,吃飯要排隊,一切都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

若被詢問這樣好嗎?可能的回答是:「他們從以前在部隊裡就這樣,習慣了。」或許,退除役官兵仍然是一群被訓練過的服從命令者,當年活繃亂跳的小伙子,滿懷著從軍報國的雄心壯志,離開了自己的土地和家園,輾轉來到台灣。歲月流轉,他們成了人們口中的「老芋仔」,榮家牆內的生活是什麼樣貌?一般民眾恐怕根本不瞭解,也不想瞭解。加上當初榮民之家設立時多位處偏遠,更加深其社會隔離與排除的程度。Barnes (2005)認為「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是指個人從在社會中經濟、社會和文化系統整合(integration)的狀態,經由一個動態的過程而轉變成部分或全部被拒絕的狀態。經濟狀況較差、階級較低的士兵,在因年老或傷殘退除役之後,因經濟弱勢又無家庭親人之支持與照顧者,其所受到的社會排除原本就已經相當明顯,再加上近年來統獨意識型態化所造成的社會文化對「老芋仔」的刻板印象,使得集體生活的榮民之家住民遭受社會排除現象更為凸顯。然而,社會上所有的公民皆有權利受到人類應有的尊嚴與敬重。聯合國1991年大會亦通過「聯合國老人綱領」,揭示五大原則為:獨立、照顧、參與、自我充實和有尊嚴的生活。因此,榮民之家住民理應享有基本的自由與人權,包括充分尊重他們的尊嚴、信仰和隱私,同時能享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各種適合個人功能狀況的照顧安排、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與人際互動的機會、以及發揮自己潛力的機會,免於歧視而能受到尊重。

歷史已走入二十一世紀,退輔會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開始與主流社會接軌,其在榮民之家的經營與管理方向和策略也開始轉變。這樣的轉變受到下列幾項因素的影響:一、民國40年代起建的榮民之家硬體建築過於老舊,亟待重建。國外許多文獻均支持機構整建是照顧品質提升的黃金機會,榮民之家的改建計畫對退輔會而言,亦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呈現「現代化、專業化、品質化」的新形象,同時也企圖一舉趕上我國老人福利法所昭示的服務標準。二、社會民主化的趨勢催促著退輔會組織透明化,並將其組織之下的龐大經費、人力和土地事業等資產與民共享,所以佔地廣大的榮民之家必須加快改革與開放的腳步,與社區資源共享。三、由於大陸來台榮民的老化與凋零迅速,導致榮民之家住民人數迅速減少,退輔會必須立即勇敢面對當前榮民人數減少所造成的組織合理性危機,以及回答組織資源使用的效益問題。當照顧產業環境對品質的要求迅速提升之際,任何經營者都面臨著「不改變、就淘汰」的抉擇。退輔會作為一個政府的獨立部會,當然更義無反顧,必須回應國民的需求、社會福利的趨勢,以及老人照顧的品質標準。接下來將簡介台灣老人福利的發展沿革,以對應退輔會榮民之家改革的過程。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9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8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