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期 慶祝建國百年、社會福利專輯(2011年03月)
百年轉折看健保:「一代」的總結與「二代」的發軔
在民國84年開辦的我國全民健康保險,經歷起初篳路藍縷的年頭,取得國人的信賴與國際的推崇。然而,基於若干內在與外在環境的因素,改革的需要與能量逐漸累積,終於在民國100的第一個星期之內,完成萬眾矚目、全國喧騰、轟轟烈烈,號稱「二代」的修法案[1]。這個驚險萬狀的修法過程,在不經意當中,總結了「一代」健保的是非與功過,也讓臺灣的健保航行進入了一個沒有海圖的水域(uncharted waters)。其改革的成敗,不但國人關心,相信也為全球所關注。
在建國百年之際,臺灣的全民健康保險,基於其覆蓋的全面性(universal coverage)、給付的廣泛性(comprehensive benefit)、具有高度效率的行政管理(efficient administration)、具有水準的醫療品質(up-to-par quality of care)、並具人人付得起(affordability)的特色,自從開辦以來,已經贏得世界性的聲望(Cheng, 2003; Lu and Hsiao, 2003; Krugman, 2005; Reichard, 2007; Reinhardt, 2008; Williams, 2008)。在這民國百年的重要時刻,本文將先對這個關係全民福祉且為國際所注目的全民健保方案進行簡介,歸納其受到全球矚目的制度性原因,然後分析其挑戰問題的所在,再分析評論甫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的2011年健保修正法案。
本文首先要指出的是,如果臺灣的經驗有甚麼值得國際學習的,最主要在於其始於正確的制度結構。正確的制度,使得健保得以在經濟不景氣等情境下仍然維持穩定的運作。這個結構,主要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以保費為基礎的社會保險方案、單一保險體制、在總額預算制度之下的內建財務平衡機制。
當然,在臺灣多元民主化的社會環境下,健保缺乏對政治影響力的防火牆,使得健保的改革,尤其是財務制度的改革十分困難,幾乎到了舉步維艱的程度。這樣的問題,也可以在民國99與100年之間的改革所引起的波瀾得到驗證。對此,本文最後,除了整理改革的成果,也將分析其所以致此的原因,以做為未來改革的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