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期 慶祝建國百年、社會福利專輯(2011年03月)
臺灣民間百年老人福利組織的轉變與市場化發展趨勢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意義非常深遠,堂堂樹立邁進民主自由一百年的里程碑。只是國步唯艱,回顧當時政府剛播遷來臺時,風雨飄搖,危如累卵,幸好政府勵精圖治,在苦難中成長,經過六十餘年的努力,不論在政治民主、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上均有長足的進步,同時在社會福利的成果上也享譽國際。欣逢建國百年之際,我國社會也正邁向長壽國家的一個新領域,在此回顧我國照顧老人的歷史文化,檢視當前的養老政策和作法,更要思考未來如何讓老人福利達到「老者安之」的理想境界。
成功養老政策的建立需要多元部門和民間力量的加入,尤其老人服務定位必須從「全方位」到「一次到位」的服務輸送系統,才能因應急速高齡化的人口需求。因此,高齡化國家必須思考在人口老化和老人福利政策之間,提出多面向、多層次的發展策略和規劃,政策發展必須首先去除老人歧視(ageing)和對老人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的做法,賦予長者高度的自主權和充權,建構完整在地生活的便利系統,才能達成在地養老的目標。
今逢建國百年也正是國家人口結構最大轉變之際,在我國重視孝道文化的傳統固有思想之下,要建構智慧的在地服務系統,必須針對「周全性」老人需求調查評估,其服務內容要結合老人福祉科技的力量,提供生活照顧、健康促進、居家環境、交通運輸、養生飲食、銀髮住宅與休閒教育等多元服務構面的選擇。老人的基本權益有選擇權、自主權、生活品質權、保護安全權與隱私權等權益,而要維護這些基本權益,必須重新思考我國歷代養老政策的精神意涵、老人居住模式、老人機構與社區服務如何?老人照顧的情形是否轉變?政府政策和民間組織對照顧老人的思維模式和作法有何改變?長期以來,臺灣的老人照顧大都落在家庭的身上,尤其這些肩負照顧老人的家庭如何面對社會的變遷,並運用福利服務市場的協助?政府與民間組織在提供老人服務過程有何發展新趨勢,這些都是當前必須探討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