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24期 快速社會變遷下的關懷弱勢(2009年03月)

台北市社會救助之挑戰與展望

行政院主計處甫公布之97年9月人力資源統計調查報告引起了各界的注目與憂心,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失業率已上升至4.27%,而廣義的失業率也已經來到5.63%,且失業結構確已變化,其中尤以尋找工作逾1年之長期失業者逐漸攀升至6萬6千人,最令人憂心;而失業逾半年不滿1年人數近8萬,合計失業逾半年人數已逼近15萬人;資料顯示這波失業潮中,不少人是家庭經濟負責人,致使受失業波及人口數達96萬人;而失業行業別也較集中於服務業(行政院主計處,2008a)。除了失業情勢嚴峻,連就業者的實質經常性薪資也出現了罕見的負成長,依主計處資料顯示,97年1至8月負成長幅度達到-3.01%(行政院主計處,2008b)。而種種經濟數據更顯示,我國總體經濟已從上半年擔憂高通貨膨脹,來到了整體通貨緊縮的巨大轉變,一般咸認為關廠歇業情況將日益嚴重。隨著時序進入深秋,似乎也預告著經濟的寒冬來了,貧窮危機的腳步近了!!

全球化將資本主義帶入新的境界,由於全球經濟體系分工的結果,帶來了各國就業市場的改變,這些改變包括,製造業的衰退,服務業的興起,高度結構性失業;而伴隨而來的則是如上述情況的失業與貧窮的危機,據王永慈(2004)比較臺灣兩波失業潮,發現1982年全國家庭之貧窮率為2.65%,失業家庭則為3.88%,而戶長失業家庭貧窮率高達4.92%;到了2002年,全國家庭貧窮率為7.32%,失業家庭則為17.32%(約為一般家庭的2.37倍);而戶長失業家庭貧窮率已高達36.51%(約為一般家庭的5倍)。這些數據再顯示,失業問題惡化對家庭經濟安全衝擊是直接且明顯的。

這些社會結構的轉變,引發貧窮樣態的質變,政府似應在對抗貧窮的社會救助策略上順應潮流予以回應,方能渡過此波經濟金融海嘯引發的貧窮危機。本文將藉臺北市近年來低收入戶人口質變情況,援引近年來各國對抗貧窮的策略,以檢視現有政策,並探討未來臺北市社會救助之策略及展望。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9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90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