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11期 社會福利資訊管理(2005年09月)

臺北市社會福利服務資訊化的經驗與展望

民國56 年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各項建設快速進步,迅速側列為國際級都會城市。同時,行政院頒布「民生主義現階段福利政策」,民眾福利意識萌發,其後社會福利相關法令陸續制定,社會福利措施不斷推動。高度都市化與經濟化的臺北市,家庭及社會型態均有結構化的變遷,因應民眾多元的福利需求,臺北市政府提供的福利服務內容不斷創建與精進。另自臺北市改制以迄,民間社會福利機構、團體發展迅速,熱忱參與社會福利工作與社福資源的交換。突破窠臼思維,結合有效率的機制,維繫及管理龐大複雜的福利服務供需服務網絡,保障服務品質,成為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檢討的議題。

為提供市民社會福利服務需求,臺北市政府社會局主管預算數連年大幅成長。民國76 年度決算數21.9 億元,94 年度編列預算數為114.8 億元[1]。政事別科目別,民國70 年代為社會保險、福利服務、社會救助、國民就業、醫療保健五項,目前依專業服務區分為社會救助、老人福利、身心障礙福利、兒童福利、婦女福利、青少年福利、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殯葬服務、團體輔導及社會活動、社會保險、家暴暨性侵害防治等項。是以對應社會發展及變遷,臺北市社會福利業務預算龐大、涵括範圍廣泛、對象複雜,整體規劃有限資源的調配、整合公私部門效能,建構符於福利效益、公平正義、穩定連續的福利服務輸送網絡及健全的評估機制,闕為必要。

管理學者彼德席拉克(Peter F Drucker1954)認為系統性的目標管理設定和成果評估,可以改善組織的績效和滿意度。黃源協(民92)主張將管理觀念與做法引進社會服務的經營管理。葉肅科(民92)呼籲福利體系的再造及改革首須注意維持公平、簡化與透明度。臺灣社會福利工作的發展,除以跨專業機構的團隊從事服務及方案委託民間外,同時重視績效監測及資源調控,期能透明公平保障服務品質。行政院提揭「政府再造綱領」,期望藉由引進企業管理的精神,建立創新、彈性、有應變能力的政府,配合電子化政府的設立,擴大資訊科技的運用,建立便捷的服務網,使公務行政作業程序更為合理化及效率化。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Forun,WEF)及美國布朗大學於民國94年評比各國電子化政府策略及趨勢結果,評比排名較前國家皆以民眾和企業的需求為中心,進行服務深度的整合,提升政府機構的效率與能力,注重個人隱私權與資訊安全,擴大人民參與[2]。蔡忠翰(民92)指出數位技術與網路系統無線擴張與連結功能,改塑了資訊管理在政府與民眾社會福利服務領域的關係;網路在互動式電子公共領域的特質,呈現了資訊自由與開放的形象,同時強化了資訊選擇與控制的效能。故不受時間限制的服務,多據點、多管道的服務,政府資訊及服務直接到家,在Web 環境上引入全民參與機制,主動行銷服務,提供民眾即時多元的資訊及公共服務內容,是現代政府必然及必要的工作趨勢。

臺北市政府為提升為民服務,增進國際競爭力,於民國88 年起策辦推動「網路新都計畫」,93 年復繼續推動「網路新都續階綱要計畫」。以「數位城市、行動臺北」為資訊化政策主軸,積極推動城市無線寬頻網路建設、打造網路安全空間、行動化服務應用、電子化商務環境、市民導向的政府整合性資訊服務、縮短數位落差等城市資訊化工作,以全球化格局擘劃嶄新的資訊化城市服務環境[3]。期間臺北市政府各單位,無論機關內部行政流程,或對外服務業務,均澈底進行資訊化改造工作。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8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9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