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10期 高齡化社會福利政策(2005年06月)

從資源網絡連結看社區照顧網之建構——以臺南縣村里關懷中心實施運作為例

由於醫藥科學發展,飲食營養的進步,促使我國老年之壽命延長,且因生育率不斷下降結果,造成我國人口結構呈現老化的趨勢。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發現,我國於民國(以下同)81 年9 月時,臺灣地區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有147 萬餘人,占總人口之7%,已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高齡化社會指標」,截至93年12 月止,老人人口數目已增加到215萬476 人,占總人口數9.48%,預估至114年,老人人口比例將達20%,即每5 個人即有1 個老人(內政部,2004)。許多研究皆指出老人不願意到機構安置(楊至雄,1993;賴惠玲1993;范麗娟,1995;陳明珍,2002),大部分老人對於老年安養的理想居住型態,仍以與家人同住或居住在熟悉的社區為最多,較少有主動選擇機構式的安養照顧方式(胡幼慧,1994)。另一方面,從整體資源的配置及花費而言,居家服務與社區照顧皆比機構式照顧較為節省資源與經費(陳世堅,1999),因此,為了滿足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需求及多元選擇權利,最迫切的工作,即是讓老人就近在居住的社區中獲所需要的照顧服務(曾竹寧,2001;呂寶靜,1998;黃源協,2000a)因此,推動社區照顧工作實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社區照顧著重照顧之可即性、可近性及便利性,亦即希望受照顧者能在所在之社區中得到妥善的照顧與服務,也就是所謂的「在社區中照顧」(care in community)、「由社區照顧」(care by community)(周月清,1998),而綜合各項研究發現社區照顧成功之關鍵在於社區資源之整合,如能夠結合公部門、私部門、志願部門、商業部門之資源,建立社區資源網絡,則社區照顧之雛形已見(蘇景輝,1998b;蘇景輝,1999;黃源協,1999a;2000b,施教裕,2000)相反地,若社區資源網絡未能成形,則在社區照顧工作仍然只是理想,臺南縣政府於91 年6 月擬訂「社會社區照顧網實施計畫」,並於92 年更名為「臺南縣村里關懷中心實施計畫」,此為目前國內第一個有計畫性全面普及推動社區照顧網的縣市,推動成果備受肯定,該計畫主要內容在於結合政府部門(社政、衛政、民政、警政)各相關單位、基層村里組織、社區資源及民間力量於各村里社區中運用現有社區活動中心、寺廟、村里辦公室等現有設施建構照顧服務中心,目前全縣已成立198 個村里關懷中心,並有實際運作成效,本文擬以臺南縣村里關懷中心為例,從資源網絡連結的觀點來分析社區照顧網建構,透過以檢視其推動之特色與得失,並提出未來運作之具體建議。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8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8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