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10期 高齡化社會福利政策(2005年06月)

科技在老人健康照護之應用與發展

我國近年來隨著經濟成長及醫學進步,使得國民平均壽命逐年提升,加上國人平均生育率的下降,使得人口結構產生重大變化,老年人口大幅擴張,自1993年起臺灣已正式跨入聯合國所訂之高齡化社會水準。截至2003 年底,臺灣地區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率為9.22%,預計到2020 止,老人人口將占總人口比率14%(內政部統計處,2003)。因此高齡化社會所帶來之衝擊,及高齡者所面臨之居家生活照顧、休閒、安養、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等問題,都有待國人加速規劃因應之道以滿足其需求。

在高齡化社會中,健康照護無疑是相當重要的議題,也是影響高齡者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依「臺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19%的65 歲以上高齡者,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項目是從事養生及保健方面的活動;而「醫療保健」也成為50 歲以上國民最需要的福利措施(80%)。由此可見,「健康與保健」是高齡者最關心的話題,也是最能夠提昇高齡者幸福感及生活品質的重要項目(內政部統計處,2000)。尤其是獨居老人更將健康檢查及醫療服務視為最迫切需要的福利項目(內政部統計處,1999)。在愈來愈多高齡者需自我照顧的情形下,發展高齡者可以自我操作的健康監測系統變得相對重要。近十多年來國際開始發展「老人科技(gerontechnology)」,最近幾年國內也開始跟進,究竟老人科技的發展如何?而社會科學在老人科技發展中的角色為何?則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由於臺灣家庭型態及人口結構的改變,老年人口需自我照顧的比例也漸增,目前臺灣地區高齡者無論是否身體健康,還是以與子女同住為主。依據2000 年「臺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70%的65 歲以上高齡者表示理想的居住方式是與子女合住;13%表示願意僅與配偶同住;有6.3%願意獨居;只有5.2%表示願意住老人福利機構,可見在家養老仍然是臺灣高齡者最理想的居住方式。然而事實上卻有越來越多高齡者無法由家庭獲得妥善充分的照顧,目前臺灣高齡者中僅與配偶同住之雙老家庭約占15.1%,獨居老人約占9.2%,比率很高;而有17%的高齡者表示遇到緊急事故時可能找不到任何人來幫忙,顯示有許多65 歲以上高齡者需自己照顧自己,缺乏外界的支援(內政部統計處,2000)。且隨著國人小家庭型態漸增,就業的型態不再以家庭式工廠為主,受僱於企業或政府機構而需離家工作者已由1965 年的41%上升至1998 年之71%(行政院主計處,2000)。意味著即使退休高齡者與子女同住,白天獨自在家的時間也增多,危險相對增高,如不小心跌倒則往後生活品質就會降低很多。因此,如何減緩高齡者過早成為依賴人口,對高齡者本身、其家屬及對整體社會成本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而國內高齡者接受機構式照護的比例相對較低,除了文化的因素之外,安養機構的品質也是主要的障礙。有30%的高齡者認為機構中設備不健全是安養中心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問題比例最高的雖是專業人力的不足(40%),但也有高達31%的高齡者認為設備良好是他們對安養機構選擇的首要條件(內政部統計處,1999)。這樣的調查數據顯示,安養中心設備良好與否是老人考慮是否願意接受機構式照顧的一項重要因素。金桐等人(1998)針對臺灣南部公設民營之老人公寓居民居住滿意度調查,發現居民對這兩家新設老人公寓之硬體設備滿意度都很高,但有無醫療設備造成的服務滿意度差異最大,顯現健康資源相當程度影響安養護中心高齡者之生活滿意度。曾思瑜教授(1997)也提到:其實住宅是很重要的社會資本,以前都是人去遷就硬體居住環境,當身心機能老化時就依靠龐大的人才照護來克服,較少朝向改造硬體環境來適合老年的需求。但在大家庭制度逐漸解體而小家庭無足夠人力去照護時,老年生活模式便需轉向獨立自主,而利用高科技設備來提升居住品質,為高齡者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生活便成為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8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9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