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10期 高齡化社會福利政策(2005年06月)

高齡化社會與臺北市老人福利措施

人口學家指出全球生育率自西元1972 年至今已滑落一半,從每位女性平均生育(即總生育率)6 個小孩降為2.9 個,且下滑的趨勢仍持續中,並較以往更為快速。儘管生育率下降了多年,由於全球每年出生人口數仍多於死亡人口數,全球人口仍呈現成長,根據2005 年2 月24 日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處人口組的推估,人口將自目前的65 億增加到2050 年的91億,預計到2075 年之後即會產生負成長現象。

生育率的下降是近30 年來全球人口發展趨勢,所帶來的直接衝擊,乃為兒童人口比例的式微,相對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再加上這些年來醫療衛生設備的普及以及水準的提升,人類的預期壽命也跟著拉長。這些趨勢的組合形成了人口高齡化現象。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特以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定義為高齡化社會的門檻,而當一個社會老年人口數超過了兒童人口數,這個社會就可以稱之為「老年社會」。雖然生育率下降與老年人口比例增加是普遍的趨勢,值得注意的,到目前為止在世界不同地理區域以及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仍呈現很不一樣的人口結構。就以洲際之間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與其趨勢來觀察,1950 年代時,亞洲地區仍面臨高生育,老人人口不及總人口5%,歐洲地區卻已步入高齡化,有10%以上人口為65 歲以上老人。從本世紀開始,歐洲地區仍持續其人口老化,而東亞地區人口老化將加速進行,到西元2050 年歐洲地區將有三成的人口為老人,而東亞地區也將有約四分之一的人口成為老人。另外,人口老化程度也隨著經濟發展有別,以西元2000 年來說,已開發地區有14.3%人口為老人,其他較落後地區甚至不及5%。西元2050 年,發展最慢的南美與非洲國家也將開始人口老化,而已開發國家屆時已有超過四分之一人口為老人。

一直到半個世紀以前,人類社會始終逃不出馬爾薩斯關於人口數量與食物之間依存性的預言;沒想到近數十年來,人類已經不再擔心人口數量過多所帶來的戰爭與飢荒問題,而是在滿足綠色革命與醫療生物科技中,逐漸了解到人類的成就所帶來的新恐懼-那就是成為老人的機會大幅提升,做為老人的時間也不斷拉長;這樣的新人口趨勢,不再適用於人力即國力的思維,也打破了世代之間禍福相倚的神話!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8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9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