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86期 社會工作與政治(2024年06月)

老年受暴婦女的需求與增能──女性主義老人學的觀點

  親密關係暴力可能發生在整個生命歷程,以及各種不同形態的親密關係中,包括約會關係、同居關係、新婚、長期婚姻和終身婚姻階段。儘管隨著年齡的增加,親密關係暴力發生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但暴力問題並沒有消失 (Garcia- Moreno et al., 2006)。根據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1)調查結果,全球15歲以上已婚或曾有伴侶女性一生曾遭受親密伴侶身體或性暴力比率有26%,65歲以上老年女性之終生盛行率則有23%。顯示老年親密關係暴力發生率不低,且有相當比率的老年女性被害人於年輕時期已遭受初次親密伴侶施暴。

  國內統計結果,依據衛生福利部保護司之家庭暴力案件開放資料統計(衛生福利部,2024)及國內研究(沈慶鴻、王珮玲,2018),分析2008∼2023年全國家庭暴力事件通報之親密關係暴力被害人統計,65歲以上被害人由2008年1,246人,占整體親密暴力案件的2.8%,上升至2023年4,744人,占7.9%,其中又以女性人居多數,單就2023年,65歲以上女性被害總人數為3,176人,占老年被害人數 66.9%。同樣顯示國內老年親密關係暴力受暴比例不低,且逐年上升,65歲以上的受暴經驗與問題需要更多的關注。

  文獻指出,老年親密關係暴力被害人是一個隱形族群(invisible group),長期遭到結構性群體排除(cohort exclusion)。若從年齡的角度來看,現行親密關係暴力防治政策與服務措施多以年輕/育齡女性為主,顯少關注老年女性需求,也缺乏對老年暴力與創傷經驗的辨識和理解(Weeks et al., 2018)。若從性別角度來看,老年親密關係暴力經常被等同於老人虐待,然多數老年虐待屬直系血親卑親屬虐待尊親屬案件,婚姻或親密關係暴力不是老年受暴主因(張宏哲,2015),故在老年虐待服務系統中,服務提供者傾向採取照顧與性別中立視角,較無法反映性別關係特性與暴力脈絡,也增加被害人風險與脆弱性(Crockett et al., 2018)。可見,在政策與服務面的「老年」與「性別」歧視,不僅遮蔽老年女性真正的問題,使其陷入多重困境,也成為服務結構中不可見的他者。

  女性主義老人學關切在生命歷程中,年齡、性別的權力關係及其壓迫,以及性別、年齡、族群、階段、身心障礙、區域等各種不同身分相互交織的影響,為理解和分析老年女性處境和問題提供更多元的視角(Hooyman et al., 2002);女性主義老人學也強調文化、制度與結構的改變,期待經由態度、角色、刻板印象的改變,重新建構老年女性的社會地位,並增強政治的主體性(Ray, 1996; 引自陳明莉,2022)。

  本文首先針對家庭暴力與老年親密關係服務工作現況進行分析,繼而以女性主義老年學觀點分析老年受暴婦女處境,並進一步剖析親密關係暴力對老年女性的影響及其需求,探討「增強權能」取向的老年受暴婦女服務策略與社會倡議,以期提供老年受暴婦女政策與服務之參酌。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4/06/24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46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