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85期 以全人照顧為基礎之社會福利與醫療整合服務社區發展(2024年03月)

醫務社會工作在山地偏鄉醫療服務裡外的穿梭與連結

  臺灣醫療照護發展歷程中,很難迴避醫療資源向都會地區集中而偏鄉地區落入缺乏不足的議題,醫療資源不均衡分佈,致使偏鄉居民難以獲得合適的醫療服務。此議題可溯至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在偏鄉部落等處設置「山地醫療所」因應,乃至於後續各鄉村小鎮中的「衛生所/室」設置辦理等舉措。政府各時期透過政策保障、資源投送與醫護人力栽培,試圖緩解偏鄉醫療需求議題所遭遇的困境,惟仍不足以因應醫療資源不足。健康不平等現象背後,根本存在偏鄉在地性因素與大環境結構因素的交互影響;前者所謂在地性因素如人口老化、交通困難,而後者結構性因素有醫療人才流失、政府財政挑戰,以及醫療科技與資訊等發展的侷限。1995年全國正式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對應醫療資源集中於都會區域,偏鄉就醫資源不足、醫療照護可近性不足,偏鄉生活民眾亦需繳納健保費的政策公平性考量下,反突顯出未達致妥適照顧醫療弱勢族群的初衷,衍生不平等與不正義。

  對應上述偏鄉醫療長久以來的困境,中央健保局自1999年11月全面性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以下簡稱IDS計畫),以鼓勵醫療院所投入山地離島醫療服務意願,整合平地與偏鄉醫療院所資源形成團隊提升服務量能,並邀請在地鄉親共同參與和回饋意見,期解決偏鄉地區就醫困難,提升在地醫療服務品質。該計畫實施更提供定點門急診、夜診、轉診後送與巡迴醫療等更為完整的服務外,更納入居家照護、健康衛生教育與預防等,促成積極的全方位健康照護發展落實於偏鄉,期符合在地需求的服務,解決鄉親最迫切醫療需要,落實醫療服務之便利性與可近性。

  IDS計畫實施已24年,受制於計畫設計著眼與傾於醫藥提供與生理照顧需求之因應與補充,未照顧社會心理及靈性等面向,致偏鄉民眾未能獲得全方位健康照護協助,以因應疾疾衍生連鎖生理、心理暨家庭等問題;而問題間彼此交互影響則加深其複雜難解,更顯全人醫療照顧介入的迫切與必要。以仁愛鄉之IDS計畫為例,當前團隊並未包含醫務社工師,而埔基社工室的社工同仁們多次就鄰近部落來醫就醫之民眾所呈現的多元就醫困境及衍生的生活議題進行討論。警覺雖有醫療資源投送至偏鄉部落社區,但是其中仍有許多醫療照顧議題未因該計畫獲得緩解,致使前來社工室請求協助者的議題與困境,若非多元複雜,即相互掣肘。社工室主管遂安排社工同仁走進社區進行通盤瞭解,以確認當前偏鄉醫療中含藏的缺口為何?本文期聚焦醫務社會工作面對偏鄉民眾因健康照護衍生之社會心理需求之介入經驗進行探討。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4/04/02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8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