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83期 兒少替代性照顧(2023年09月)

基隆市在地兒少替代照顧資源的開創與深化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3)統計顯示,截止2022年底,基隆市(以下簡稱本市)有143位安置兒少在家外安置系統,其中寄養安置占46.1%,機構安置占32.2%,其他安置占13.3%,另親屬安置占7.0%,團體家庭安置占1.4%,相較2020年,兒少安置處所寄養安置占67.3%,寄養安置比例下降了21.2%。探究其原因,係因本市為了回應家庭式照顧之需求,開創保母安置家庭及團體家庭等家庭式替代照顧體系,進而使得寄養安置比例下降,亦提升安置床位數以回應基隆市日益增加的安置兒少需求。
  衛生福利部於2022年1月提出的《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衛生福利部,2022)中,提出12項替代性照顧政策之原則與發展家庭式替代性照顧、優化機構式替代性照顧、健全替代性照顧品質管理與兒少權益保障等六大目標。本市自2016年起開始發展相關替代性照顧資源,並於近年逐步發展跨專業之在地評估小組,協助擬定相關評估指標與支持性服務的推動,在發展多元安置資源外,亦同步強化基隆市在地兒少替代照顧資源服務之量能,期提供安置兒少穩定的照顧環境。
  寄養安置一直以來為本市主要兒少安置體系。自2015年起本市的寄養家庭為43戶,爾後每年略增減二至三戶,至2022年寄養家庭的戶數增加至45戶;而2015年本市的安置兒少為59位,2016年安置兒少為83位,至2022年安置兒少增長至143位(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3),顯見寄養家庭之數量未能隨著兒少安置需求增長,無法補足本市安置兒少的成長速度。本市如同許多非直轄縣市一樣,皆未設有緊急短期安置中心,致使當兒少有緊急安置需求時,時常會因未有安置床位而延宕安置時間,導致兒少處於高度危險中,兒少保社工也承擔極大的壓力。尤其本市於2016年間安置需求大增,但是原有的寄養家庭安置床位並未隨之增加,因此從2016年開始,本市積極找尋並發展除寄養家庭外的替代性照顧資源。而2018年間又面臨本市的寄養家庭委託單位暫停非上班時間的緊急安置,更使本市非上班時間執勤同仁面對需要緊急安置個案壓力倍增,故替代性照顧資源之開發為近八年本市政府積極發展之目標,也為此目標發展相對應之計畫,以下就本市近幾年發展在地兒少替代性照顧資源的開創與深化進行介紹。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3/10/13
調查 問卷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01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463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