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82期 數位時代下的社會工作(2023年06月)

社區居民對失智症的知識、態度與問題行為處理方式──以新竹縣竹北市竹義里熟齡族為例

  近年來全世界罹患失智症人數快速的增加。根據國際阿茲海默氏症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2022年度報告指出,2019年全世界有5,500萬名失智症患者,預估到了2050年,全世界失智症患者將會增加到1億3,900萬人;雖然失智者人數增加的非常快速,但是仍然有很多黑數未被確診(Gauthier et al., 2022)。根據上述年度報告也顯示,75%之失智症患者並沒有被診斷出來,其中在中、低收入國家,未被診斷出之個案數更高達90%。而未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的原因主要有兩項,失智症污名化與對失智症的認識不足有關。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甚至在其全球執行計畫中特別指出,期望未來一年有50%的國家能夠將失智症診斷率提高到50%。然而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只是第一步,後續如何整合治療、照顧與支持形成一個有效診斷後照顧模式,來幫助失智者及照顧者達到身心健康才是重要的課題(Gauthier et al., 2022)。

  有鑒於此,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於2019年針對155個國家與地區,60,860位受訪者(包含失智者、照顧者、醫療照護人員與一般民眾)進行對失智症的知識、態度與行為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知識方面,95%的一般民眾受訪者認為自己一生中會罹患失智症,也有25%的一般民眾認為失智症是無法預防;另有67.7%的一般民眾認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的結果,但令人訝異的是,大多數(62%)的醫療照護人員也認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事實上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疾病,顯然這一失智症基本知識仍未為一般人所接受;超過半數(54%)之受訪者認為生活習慣是罹患失智症的影響因素之一(Evans-Lacko et al., 2019)。

  此外,在態度方面,約有20%罹患失智症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向他人隱瞞自己罹患失智症的事實,而會向他人隱瞞自己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最高的國家依序為俄國(66.7%)、波蘭(57.9%)和波多黎各(51.1%)。在東南亞地區45%的一般民眾與48%的醫療照護人員認為失智者具有危險性。另外,在行為方面,約有40%的一般民眾受訪者認為醫師與護理師會忽視失智者;而在東南亞地區,63%的失智者表示,他人會拿他們的失智症狀開玩笑。對於照顧者而言,即使正面看待照顧者的角色,全世界仍然有75%之照顧者表示「時常感到兼顧照顧與其他職責的壓力」;也有超過50%的照顧者表示,照顧職責為他們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Evans-Lacko et al., 2019)。

  雖然目前醫藥科技非常的發達,但是對於失智症這一類疾病似乎仍沒有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案。輕度失智症患者可能會聽從醫師的建議吃一些藥,像是Aricept(愛憶欣膜衣錠),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其功效似乎仍不明確(Lintern, 2001)。既然目前醫藥無法解決失智症患者病程的惡化,那為了確保提供一個有品質的失智症照顧,照顧者擁有正確的失智症知識、態度與適當的處理患者問題行為的模式就顯得非常重要。國際阿茲海默氏症協會於2022年提出「失智症友善社區」的概念來支持失智症患者及其照顧者,並同時藉此計畫來消除失智症污名化。所謂「失智症友善社區」:

  一個讓失智者和他們的照顧者能夠被授權、鼓勵與融入社會以保障他們的權利和充分發揮他們潛能的地方或是一種文化。(Ahsan et al., 2022)

  當臺灣人「平均餘命」從2016年的80歲增加到2021年的80.86歲(內政部統計處,2022),臺灣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就會不斷的增加。透過本研究可以了解到社區居民對於失智症的知識、態度與面對失智症問題行為處理方式認同度的真實情況。對於熟齡族而言,擁有正確的失智症知識、態度與適當的問題行為處理模式,才能確保能提供失智者有品質的照顧服務及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因為目前75%的失智症患者皆由家人在照顧(Orpin et al., 2014)。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3/06/16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98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