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期 災害應變及社會工作實務(2023年03月)
十年難/已磨一劍:社區為本的社會經濟——以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為例
本文以「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以下簡稱寶來人文)所經營的「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以下簡稱檨仔腳)為例,探討它在八八風災發生後迄今,如何為照顧社區的老人、婦女和兒少而逐步推進到發展產業,並獲得各種獎項(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無日期)。檨仔腳10年在眾多政府部門與學者專家的教導指點中摸索適合山居生活的重建方向及步調,與當代各種社區重建與發展政策主張與期待對話,他們的價值與堅持未必是共享空間一開始就有的遠大理想,而是在10年間見招拆招而逐漸浮現的(李婉玲,2019)。未來下一哩路,檨仔腳仍然面對來自政府部門、學者專家,乃至協會內部的挑戰和質疑,面對看重盈餘的主流論述下,檨仔腳主要負責人曾感嘆:
10年難磨一劍,……像我們這樣努力的團體仍然難以收支平衡,更別談獲利分紅,不是一定要有盈餘才能被稱為社會企業!(2022年10月2日與文化大學社工學分班學生分享之內容)
對於類似檨仔腳這樣的社區微型經濟事業體是否要以商業標準和市場效率來衡量呢?採行商業模式是否一定得和自身理念與社會目標做妥協?中央政府近年開始引介社會經濟的論述,如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的「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勞動部也架設社會經濟入口網站推介其多元就業、培力就業和社會創新等計畫。社會經濟在挑戰主流利益主導和競爭的宰制概念,而重視經濟活動雜揉社會文化、福利和生態目標;資助者不以嚴格商業標準來衡量營運單位,也能提供一定的財務安全保障予社會經濟單位(Amin et al., 2002; Elsen, 2018; Kay, 2006)。
檨仔腳將自己定位為社會企業或社區產業(李婉玲,2020)。社會企業和社區產業都是社會經濟的一環(Lévesque & Mendell, 2005; Mandrysz, 2020),地方(place)和社區更是檨仔腳運作的核心(李婉玲,2020)。因此,作者們試圖從社區為本的社會經濟(community based social economies)觀點,針對檨仔腳的發展和10年來所面對的議題進行分析。本文除簡要整理檨仔腳的發展歷程外,也將檨仔腳所面對的挑戰和與社區為本的社會經濟論述做對話。本文資料來源主要來自 2018年至2020年訪談或實地造訪檨仔腳的主要負責人之紀錄,2022年又針對特定議題進行補充訪談。本文嘗試呈現一個地處偏鄉的社區團隊經歷重大災害後超過10年的行動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