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80期 社會工作倫理議題(2022年12月)

Bandura 道德解離論在社會工作專業倫理之運用

  一門專業具有共同使命、視角和信念,而成為專業從業者共同道德,並建構評估實踐行動適當性的準則,即為專業基本信念和行動指導原則( Siproin, 1975 )。不論是從國際社會工作者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  IFSW)或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NASW)定義社會工作:

追求社會正義、人權、集體責任和尊重多樣性準則為社工核心。……解決生活的挑戰,提升生活的幸福感。(IFSW, 2014)

  社會工作專業的主要任務……;尤其要關注弱勢,被壓迫和生活貧困的人們的需求並賦予他們權力。(NASW,2017)均可知社會工作自詡為協助弱勢者的專業,主要的核心價值是為善而善的利他服務,而非逐利為首要任務的商業服務。因此,社會工作專業(以下簡稱社工專業)倫理守則也是要求社會工作者(以下簡稱社工)把案主利益擺在第一。社會工作被視為是一門具有道德良心的專業,並被透過法制化賦予社工執行服務的權力,以協助社會弱勢者獲得應有公平正義。照理來說,全體社工應該盡其所能維護、爭取案主的利益,以彰顯社工專業有崇高的道德使命。然而,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過程中,社工是否信守專業倫理和善用制度權力,協助案主獲取生活所需資源,以實踐專業使命,是面臨許多挑戰。

  在實務工作的過程中,社工難免會受到福利法規熟悉度、行政程序的繁瑣度、專業知能的專精度、社工價值的認同度、利害相關人期待度和案主系統的認識度等等因素的影響下,在服務處遇的計畫和執行上,不一定能表現符合社工專業倫理的要求。尤其是議題牽涉到利害相關人之間的利益衝突與調解過程,社會文化規範與專業價值常有潛藏的矛盾。當要依循何種規範或倫理準則,則會處於兩難困境,導致發生違反專業倫理之情事。胡中宜(2005)研究指出社工有許多倫理過失的情形;諸如放棄案主、紀錄撰寫不實或遲交、價值介入、情緒介入、利己導向、過度聲稱能力、謊稱服務績效、偏見、洩密、侵犯案主自決和忽視案主需求等等。在實務工作或擔任外督時,常面對社工抱怨或辯解服務工作的問題。有時社工是善意的無知而導致違法或違反專業倫理,但也有不少違反倫理的行為卻是有意而為。 Bandura(1986)提出道德解離(moral disengagement)的理論來說明對個人為何會明知故犯,並在做出違反道德的行為後,還振振有詞的辯解;或不該忽視個人的善意動機和辛勞,或罪責於接受服務的案主等等。本文重點擬運用此一理論架構和有關研究結果,探討社工在專業服務上的道德解離現象,並提出如何強化實踐專業倫理的可能途徑。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2/12/12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6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