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期 服務使用者觀點的社會福利服務(2022年06月)
照顧科技下的隱私與自主:高齡者觀點的分析
雖然臺灣於20世紀末期才成為高齡化社會,但由於人口老化速度快速,使得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不亞於其他先進福利國家。例如,我國由高齡社會轉為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之時間僅 8年,較日本(11年)、美國(15年)、法國(29年)及英國(51年)為快(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這代表著,我國在面對逐漸增加的高齡者需求的同時,因應時間卻也較許多福利國家來的短暫。另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在面對戰後嬰兒潮邁向老化而形成的「銀色海嘯(silver tsunami)」,以及照顧勞動力逐漸減少造成的「照顧人力懸崖(caregiving cliff)」時(Rieland, 2017),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先進福利國家,開始思考如何運用「照顧科技(care technology)」(註1),滿足與解決這些長照需求及困境。然而,雖然科技的研發始於使用者需求,卻有不少研究指出,在照顧科技研發過程中,往往是研發人員取得主導地位,忽略從使用者的觀點出發,思考產品的設計如何契合高齡者需求的重要性(Neven, 2010)。這種忽略以「使用者為中心(User-Centered)」的思考,不僅造成許多科技產品的棄用,更對高齡者的福祉及權益造成影響。
其中,「隱私權」與「自主權」是兩個論及照顧科技時,最常被提及的面向。原因在於,如同van Hoof等人(2011)指出,高齡者對生活的最大想望,便是能夠在熟悉的地方,主導與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當長輩面對因身體老化而對自主造成威脅時,科技往往是能協助保有自立生活與自主權的措施之一。另方面,亦有許多研究指出,雖然照顧科技能夠協助高齡者自立生活,但也有部份老人因隱私顧慮,而拒絕使用(Pol et al., 2014; Wild et al., 2008)。從這個觀點來看,照顧科技、隱私權與自主權的關係,似乎是錯綜複雜、相互交纏的。然而,檢視國內既有照顧科技文獻,多著重研發面向(白明昌,2012),或進行機器人功能性評估(白麗等人, 2018),少有研究立基使用者觀點,探討高齡者對隱私權與自主權的看法。這樣的文獻缺口,使得我們無法瞭解,高齡者如何看待科技、隱私與自主的互動關係?他們的隱私與自主,又如何受到科技的影響?據此,本文將以文獻檢閱方式,綜整以高齡者觀點為主的相關研究,探討前述問題,試圖為我國照顧科技的發展,提供不同的討論與研究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