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77期 社會安全網——跨領域之心理衛生網絡合作與社區實務(2022年03月)

中老年人健康狀況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性研究:以臺灣南部某都市社區調查為例

按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預估臺灣在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率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高齡議題與每個人及社會都息息相關,社會與環境亦影響著高齡者的生活。為了人人有機會經歷健康老化的生命歷程,個人在自主追求良好生活型態及身心健康的同時,也應該關心超高齡社會議題,合力建構一個高齡者與非高齡者彼此互動與支持的社群。

眾所皆知WHO(1948)章程之健康定義:「健康不僅在於疾病或虛弱狀態的消除,而是生理、心理及社會三方面的完全安適狀態。」顯示應從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健康三面向去追求健康。WHO( 2002 ) 進一步提出活躍老化架構,指出健康、安全與社會參與為活躍老化的三支柱。世衛組織亦由全人健康角度觀點希望老年人在生命歷程中,能經由身心靈健康活動的維持,達到年齡增長而不會變老的健康老化歷程(WHO, 2002;劉立凡,2019)。國民健康署也指出,健康生活型態包括接受預防接種、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減少壓力、避免有害健康危險因子、定期健康檢查及定期篩檢,也強調創造力及參與力,健康生活社區,強調地域性及個人與家庭的參與,並依地方需要,提供社區民眾可利用性、可接近性、可接受性的健康生活模式。綜合上述可知健康生活型態除了生活作息、習慣、嗜好(飲食、抽菸、喝酒等)、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等生活型態外,亦包含心理健康調適及社區參與。對於中老年人而言,年齡增長意味著有更多時間思考生命及老化意義等靈性層面議題,因此, 成功老化理論(Crowther et al., 2002;姚卿騰,2015)明確指出,應包含多面向要素,包括:1.降低罹患疾病與因疾病而發生失能的危險、2.維持高認知與身體功能、3.主動參與社會(包括關係的建立與生產力的提供)、4.正向靈性健康(納入靈性對老人健康的正向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老化的目標主要是提升功能能力及追求老年人生活品質(WHO, 2002,2016)。關於目前生活品質研究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用客觀量化的各類社會經濟指標作為衡量生活品質的方法;另一種為主觀自我陳述幸福感、快樂、自我實現、個人喜好等,也稱為主觀福祉(subjective well-being),屬於個人層次(何華欽,2015)。近年政府機構或專家學者均關切人們對生活狀況的各類感受,並發展設計各式量表或測量指標來評估個人主觀幸福,如行政院主計總處自102年起每年發布國人福祉相關指標。學者(廖培珊,2015)指出,生活品質概念被廣泛地利用來指涉個人的生活福祉亦可稱幸福感,主觀福祉的測量可以作為討論國家政策的基準,及檢測施政的效果,也有助於瞭解人民所關切的議題。學者楊桂芬等人(2012)發現老年人生活品質與幸福感顯著相關。幸福感立基於個人偏好, 是個人對生活的期待,因社經背景、價值標準及對事物理解程度等因素而異,包含了正向與負向的部分,其包含了認知的評價,以及對於生活事件的情感反應,因此幸福感被認為是生活品質的主要成分(主計總處,2016)。

國民健康署2015年辦理50歲以上中老年民眾之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報告(2018),顯示有15.4%中老年人有自覺健康情形屬不太好和很不好者,近四成自覺平常身體有不等程度的疼痛,且女性比例均高於男性。該調查中並使用WHO-5幸福指數測量主觀幸福感, 平均分數為16.8,男性略高於女性,整體生活品質為佳。隨年齡增加自覺憂鬱狀況發生頻率較高,女性高於男性。姚卿騰(2015)分析近年國內大型55歲以上之中老年人狀況調查後,指出中老年人自2005 年至2013年近10年期間並無覺得生活品質有逐年提升(調查期間分別為77.44%、68.84%、74.20%),且有近二成左右的中老年人覺得生活孤單寂寞,二成五的中老年人覺得生活情況不佳。林惠文等人(2010)利用「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資料分析,指出臺灣地區老年人平均每三人中即有一人有憂鬱症狀,李百麟、王巧利(2012)指出有憂鬱症傾向的老年人同時有較高的壓力指數,相關研究皆顯示中老年人生活品質狀況值得關注與投入了解,尤其是心理健康議題,更值得注意。

另外,研究指出老人生活品質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或調適、社會關係及連結、活動能力及參與、生活環境狀況、經濟保障、靈性或個人價值信念等層面均有關。老年人如果能在營養、身體活動、健康責任、人際支持、壓力處理及靈性成長各方面主動執行及參與,除可降低疾病的發生,更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及幸福感(李月萍、黃惠子,2014;曾華兒、陳美芳,2016)。健康除受年齡增長與性別差異而改變外,個人教育與經濟狀態、可介入的個人健康行為與社會參與,確實影響健康老化歷程。學者(謝美智等人, 2013)發現非正式社會支持系統(家庭結構、不同住家屬、親屬及朋友)對老年人之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靈性健康是個體能發現自我和生命意義,與他人建立和諧關係,具有靈性健康會增加對生活的適應能力,有助於成功老化,而靈性感受會影響老年人的幸福感(林雅音,2014)。石泱與李孟芬(2021)研究發現社區高齡者主觀幸福感與靈性健康提升、健康身體、維持良好家庭生活、有穩定工作等因素有相關。綜上研究歸納發現,國內老年人相關生活品質研究範疇亦經常以主觀幸福感加以測量,為生活品質的主要成分。本研究為國內首篇結合成功老化理

論,含括健康全面向,分成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及靈性健康等,並以個人主觀幸福感作為評估指標進行探討。另外,本研究調查期間為COVID-19疫情期,相關結果為疫情期之中老年族群之實證數據,可作為後續社區健康老化政策制定參考依據,有助於社區實踐方案之介入,俾利建構本土超高齡社會的健康生活模式。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2/04/22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5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