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77期 社會安全網——跨領域之心理衛生網絡合作與社區實務(2022年03月)

從創傷知情的角度檢視精神障礙者自立團體之實施——以新北市為例

精神疾病會增加遭受創傷的風險,而創傷則會增加產生精神疾病的風險,兩者存在雙向關係。接受嚴重精神疾病治療的人更容易遭受到創傷,包括童年遭受性虐待、嚴重事故、無家可歸、精神病非自願住院、藥物過量、人際暴力以及其他形式的暴力(SAMHSA, 2014a)。罹患精神疾病亦為一種創傷的經驗。創傷影響個人對自己、世界、未來的觀點(SAMHSA, 2014b),如同精障者因疾病而普遍有著較負向的自我觀點,對外在世界的不信任感以及缺乏對未來的想像,更惶論規劃未來生活。

創傷知情的實務焦點除了醫治創傷或實施特定的處遇技巧外,更將焦點擺在從非臨床情境中,創造安全與信任的社會互動,讓個體有能量為自己的需求做決定,重新取回自我控制權與價值感(吳書昀, 2019)。精神障礙者自助組織即是提供患者相互支持的社會場域,使其在安全的社群裡,經驗自我決定、自我控制感,以及自我價值的提升。許多研究顯示,自助團體的形成是基於個人情緒上的支持與歸屬感,以及重建自我認同與改善自我評價的機會。主要藉由彼此經驗的分享,互相鼓勵支持、提攜成長,因著成員的困難與經驗相似性高,因此團體凝聚力強,使成員有意逐步改變他們的生活,自助團體的運作具有集體充權的意涵(林幸君等人, 2006)。

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以下簡稱北縣康)在家屬自助的服務裡,因看見自覺自助在其間所能創造的可能,參照這個經驗轉而協助精障者成立綠濤自立團體,期待其是否亦能透過自助互助的發展,而有不同的改變。該自助團體的成立與執行,斷斷續續持續了近二十年,其運作歷程,以強調對自我狀態理解與強化的自立生活、以及與他人連結的同儕支持等兩者為其中最重要的概念。

自立生活強調障礙者自主、自決為核心,能自我決定生活的方式,擁有生活的自主權與主體性的位置;而同儕支持的概念亦為創傷知情之一環,其中意圖性同儕支持(intentional peer support, IPS)即直接指明其可促進創傷知情的連結,且應如創傷知情應用所提出的,應以“What has happened?”替代“What is wrong?”(IPS, n. d.)。兩者均與創傷知情的實務取向概念不謀而合。

故本文以創傷知情的視角,以綠濤自立團體為例,探究創傷知情於精障者自助組織發展歷程中的運用,並提出進一步建議。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2/04/22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9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