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76期 高齡社會的前瞻思維(2021年12月)

支援出院返家到自立生活的社區日間照顧中心——自立支援橘色通關計畫實證成果

臺灣正面對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雙重衝擊,扶老比逐年攀升,可預見的未來,家庭已難獨自承擔照顧,因此政府積極推動各項長照政策,可是在勞動力也同時減少的趨勢下,長照服務若仍僅於「減輕照顧負擔」的層次,未來將面臨「照顧資源投入愈多、照顧時間愈長、照顧負擔更重」的惡性循環,對國家發展是一大隱憂,因此必須發展更積極的思維與做法,才能應對人口失衡、財政負荷日益沉重的結構性問題;參考相關理論與各國發展經驗,「促進自主生活能力,減輕負擔,提升生活品質」,是長照服務的積極的價值與目標,透過支援並提升失能民眾自主生活功能,不僅提升生活品質,更以降低失能程度為目標,達到減輕照顧壓力與社會負擔的效益。

檢視臺灣長照現況,長照2.0實施迄今,服務內容以生活照顧為主,復能、護理等專業服務介入及協同處遇機制不完整,多數情況是處於單打獨鬥的情況,不僅服務效能無法提升,甚至連降低負擔的基本目標都難以實踐,其中尤以初失能、正待從醫院返家的失能民眾與家屬更是如此,這個時期的需求多元,但照顧資源尚未到位、家庭照顧共識不足,是照顧壓力最沉重的時期,而這段時期的失能民眾,身體與心理狀況都面臨快速變化的歷程,除了生活照顧的需求殷切,更是能力提升的黃金期,若能得到整合的生活與復能照顧,對促進生活自立功能提升的成效明顯,能有效減輕個人、家庭的負擔;但因為無適當的照顧服務模式,出院後常常處於臥床照顧的處境,造成失能程度更為嚴重,負擔也更沉重,檢視現有的各項服務,居家服務對於失能程度嚴重、需求多元、家庭照顧力量薄弱的失能民眾,資源整合不易,不容易滿足需求;住宿式機構的選擇,更不易達成照顧共識,再加上多數住宿式機構,缺少復能設備與服務,也難以提供相關服務;而現有的日間照顧中心,因為服務規劃多以活動休閒為主,對於照顧密度高、失能程度重、狀況歷程未穩定的個案,不容易滿足其多元照顧需求;因此在勉強選擇的情況下,除了壓力沒有減輕,也常錯失了復能黃金期,形成更長遠的負擔。

在體貼民眾希望繼續住在本來的家庭,以及服務可近性、資源布建整合效益,及服務槓桿效果等總和考量,發展以提升自主生活能力為目標的社區式機構,透過日照中心的專業的場域,有效率整合照顧、復能、護理等專業服務,並與醫療服務連接,提升個案出院後狀況掌握與醫囑執行,讓醫療服務的效益發揮,透過雙向資源的整合溝通,降低再住院率,並提升生活功能,不僅減輕家庭照顧壓力,對整體社會、國家也發揮長遠價值。

本文將以雲林縣同仁仁愛之家、長泰老學堂日照中心,與臺大雲林分院共同合作「自立支援──橘色通關」計畫之實證成果,說明理論應用於日照中心之實證模式,並分析運用資訊系統、復能設備增強專業服務之成果,同時也探討在日照場域中,整合各類專業及醫療服務,成為串起長期照顧連續性體系的best practice,希冀賦予日照中心更積極的定位,成為超高齡社會來臨時,民眾的社區照顧中心。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1/12/20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77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