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期 高齡社會的前瞻思維(2021年12月)
我國住宅政策面對高齡化衝擊下之因應作為
2020年應該是近十年來對於國際及國內社會經濟環境衝擊變化最大的一年,原因無疑是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但是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速度並沒有因此而減緩,整個經濟社會結構依然往世代差異逐漸拉大的方向變化著,「年齡」變成一個人口群區分的指標,並對各年齡層的人口群由過往經歷的認知或侷限視野的偏見直觀地帶入各類的標籤,其中某些甚至具有刻意誤導或歧視的屬性,「變老」這件事情不知從何時開始被成為個人或社會發展的負面因素。
因此,國家現行政策都必須開始考量「高齡」的需求,相對地似乎暗示高齡人口群缺乏足夠能力去享有原政策規劃的服務或機能,該政策則必須增加預算以強化或改善方能服務全年齡階層,這樣的邏輯在目前的住宅政策概念其實是未盡相符的,在內政部報請行政院於2005年5月核定的「整體住宅政策」之目標開宗明義表示:「基於憲法保障國民基本人權的精神,結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在健全的住宅市場、合宜的居住品質、公平效率的住宅補貼與社會住宅的規劃下,使不同所得水準、身心機能、性別、年齡、家戶組成、族群文化之國民,擁有適居且有尊嚴的居住環境。」意旨住宅政策精神上本就已考量到可能影響居住權益的各該因素,包含年齡等,及其複合型的交互影響,如青年家庭在初出社會時的短期經濟瓶頸、中年家長面對子女求學住宿需求等,都是年齡因素與所得水準、身心機能、性別、年齡、家戶組成、族群文化等其他因素共同組構的居住權益影響情狀,都應該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