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09期 臺灣社會福利發展(2005年03月)

我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歷史制度論分析

由於環境衛生的大幅改善,醫學科技的日益發達,人類壽命愈來愈長,老年人口也愈來愈多,加上臺灣已逐漸成為一個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與都市化(urbanization)程度相當高的社會型態,這種社會型態所產生的家庭結構的改變,帶來了「出生率」與「死亡率」雙低水平的人口結構,現代老年人所承受的衝擊日益顯著,所遭遇的問題也日趨頻繁和複雜,使得老人對於福利服務的需求也愈趨殷切。

人口老化是世界性共同的趨勢,歐美先進國家從19 世紀即陸續邁入老化國家之列,許多開發中國家也在快速跟進當中,21 世紀全人類都必須共同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民國82 年9 月,臺灣地區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47 萬餘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已經達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定的高齡化社會指標,臺灣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和老化現象,代表著未來青壯年的負擔將更為沉重及相關的服務供給和輸送等制度化進程愈加迫切。另依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的推估,我國老年人口將於民國108 年達總人口數之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民國116 年將達總人口數之20%,國民每五人之中就有一人為老人,人口老化之速度明顯快於歐美等先進國家。

以目前臺灣200 多萬老年人口所衍生的醫療保健、居住環境、安養機構、育樂休閒活動、進修學習、經濟安全等一系列問題,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實有必要積極地、主動地、全面地、制度化地擬定一套針對老人福利的政策與措施,藉由政府的福利政策和相關措施的推行,一方面解決老人所遭遇的各項問題,另方面協助老人適應退休後的生活,增進其社會參與的能力,使其能安享晚年。

因此,本文透過文獻分析法,採用歷史事實資料和描述性的評論論述,希望能從臺灣過去福利政策的歷史演進脈絡,理出老人福利政策此一領域的前因與現狀,希冀對往後老人福利歷史路徑依賴的後果,有所啟發和參酌。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8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94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