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期 社會工作專業與新興社會議題(2007年12月)
溫柔的權威:十九世紀湯恩比館的發展
湯恩比館向來被視為是社區工作的起源,以及社區和大學相互連結服務貧民、共創和諧社區的典範。19世紀的英國自由主義盛行,強調個人責任,貧窮被視為是個人道德缺失。以湯恩比館為核心發展的睦鄰中心(settlement house)運動在當時階級劃分嚴明的英國社會,不採馬克思階級革命或費邊社(Fabian Society)[1]的路線,而以教育為重心展開社區服務,希冀藉由中產階級的學生菁英和東倫敦區的住民共同生活以解決貧窮問題。
本文主要探討湯恩比館發展的社會脈絡,及Samuel Augustus Barnett[2]牧師如何從認同慈善組織會社的理念而後和其有所分歧,並從環境論出發,在東倫敦區設立睦鄰中心,以及近代的社區工作者對湯恩比館的評價與定位。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