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18期 公益勸募與社會福利(2007年11月)

福利多元補政府所未及慷慨利他啟助人新境域

壹、要以福利多元化來補政府的不足
愈是變遷快速的社會,人們遭遇不同災禍的侵襲愈多,早年在「福利國家」時代,各國憲法對人民權利多設有專章或專節予以保障。我國憲法除在基本國策第四節對社會安全強調特別多之外,其他條文中對人民的生存權、工作權和受益權亦有保障;復在2004年4月公布之第5次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中對「推行全民健保、促進兩性地位實質平等、身心障礙者自立之扶助、退役軍人就學、就業、就養、就醫之保障,以及社會救助、福利服務、國民就業、社會保險等應予重視」,都予以強調,具見範疇廣大,非民間公益組織普遍支持參與,難見功效。

再看今天的社會,不僅問題增多,而且內容也複雜,例如:有收入懸殊的貧窮問題、智愚失調的障礙問題、精神虛脫的犯罪問題、多數少數的種族問題、世代差距的老人問題、高度生產的污染問題等,這些問題造成價值標準的困惑,也產生個體情緒的苦惱,使得問題的解決有個別性,時間性與空間性;就內容來說,又有經濟性、政治性與社會性;而就問題的本身來講,又有複雜性、特殊性與連續性。於是,我們必須一面要建立體制,以政策、法規來做全面的規劃;一面又要以不同的服務項目來滿足不同需要。

在本中文我們略政府經由預算來實施的社會福利,而是強調民間以意願、捐輸來提供的支持,探討他的需要,研析如何配套,出力、捐錢,或是出力又出錢的全力以赴,進而分析民眾從內心願「博思濟眾」、「予多於取」,認同「施比受更有福」、「施恩不望報」的意念,到「見義勇為」的實踐力行參與,福利中間勢必經歷過思考、抉擇、力行的階段。思考的取捨是認識的深淺;實施時衡量的是實際的力量;推行的成敗則視環境能否配合,這些因素有屬於一己的、對象的;有屬於實際需要的,也有繫於制度的獎抑,眾多因素的綜融,形成參與意願的強弱,有意念是一回事,肯不肯全力投入是一回事,能有多少成效更是繫於規劃,準備工作與誘因,做得愈多、愈好,他的成就就愈大,但福利有易放難收的特性,積重難返的惰性,得了福利好處的人還要加多,沒有的想要有,於是就有廢不了還須增加的困難,八○年代以還,福利危機癥象日現,必須改弦易張,重視市場機能,教育民眾要有福利倫理,重予少取的生活教育,以福利多元化來減緩福利國家的危機。

創介福利多元化(Welfare pluralism)的強森(Norman Johnson)認為開拓非正式部門;爭取民間基金、社團、志工組織;建立福利市場;透過政府提供獎助等都可以減輕政府負荷。試以宗教協助福利言,一經皈依,教義,教規就能產生「有所宗以教民,有所本以化民」,從而形成「道無常名,聖無常禮,隨方設教,普濟群生」的服務動力。助人為善、教人行善經文中要求多捐贈都是不同宗教的共同點;再看國際的公益團體如獅子會、扶輪社、同濟會、青商會等,以及國內團體救助總會、福利總會、障礙團體等,都以助人利他為職志,引導人們體認,「自助最榮,助人最樂」。當然也期盼接受的要有「受人之惠、懷人之德」。風氣敦厚的社會,人們受「滴水之思,有湧泉之報」,是以「慷慨捐輸」和「懷恩回饋」,可以造成善的連鎖,內心的滿足,意願的達成,自然會有出力不覺累,出錢不抱怨的喜悅人生。

貳、民間參與福利可以獲的效益
民間的參與,在趨向與潮流的激盪下,除了補政府的所未及外,還是生活教育。教育人們自強外,也要教育利他,號召民間響應可得的成效要言之有:

一、具有補政府業務所未及的輔助性
政府負責的社會福利項目是對眾多而費用大的項目,如:就業服務、社會保險、公共扶助、國民住宅等;但較少民眾需要的服務,也是社會福利範疇下所不可少,如:溫情關懷、法律服務、婚姻諮商、臨終關懷等。如由政府承辦,必然的是費用不斷增加,但成效卻不成正比,如果能透過政策的指引、機構的協調,讓各類宗教、各種社團來擔當,自然會有可補政府不足的輔助性。

二、可以藉溫情來充實項目的精緻性
小的服務項目可由民間來主導,大的項目也可由民間來充實,因為政府公務人員是受科學管理,長年的按時作息,僵化的制度下每易產生職業疲勞,依章辦事已是難能,如要求另再給特別溫情關懷,畢竟有所不易;而民間參與服務者,是志趣、奉獻、回饋等多種心理,能視服務為樂趣,導之於參與政府主辦的項目,就可充實服務的內容;見之於民眾自己主持的服務,就是為理想與目標而努力,必然的是物質的提供與精神的關懷、實用與精緻均能兼具。

三、透過實際反映來提供服務的實用性
心有所感而展開服務,是由內而外的行動;視而有見,是從推己而及人的服務,由於民眾散佈在社會各階層,感觸之多、視界之廣,較任何科學調查都不遜色,如果更多民眾對福利服務有體認,能夠劍及履及,見到困苦的給予關懷,有需要就展開服務,那怕是因天熱口渴而有奉茶,因天雨而提供良心傘,因受欺凌申訴無從而有「法律扶助」,這些因應時勢的服務,必然的會顯示出實用性。

四、經由科際結合而顯示出學術性
福利服務本來是源自互助人性溫情的藝術服務,但因參與者眾,組成的份子無所不包,而每一個參與者有自己的教育背景與專長,當不同專長的人聚在一起努力一項問題的解決,或一種服務的推展時,自然的會有不同的構想、途徑與方法,如果主其事者,能夠有效的以意見溝通前提,透過召開會議來商討,以集思廣益化紛紜為一致的時候,就是成功的科際組合。

五、結合了政府與民眾,使得社會福利有整體性
社會福利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雖然在分工上有政府與民眾之別,但在本質上卻沒有衝突。民間參與服務是響應政府政策,或是在專業人員的領導下,或因政府的委託、獎勵而推展,不問是個人參與,或集體努力,在服務的大目標下,必然的是殊途同歸,這種趨向凝結了政府與民眾,也融涵了個人與團體,讓政府覺得為民服務是一種無可推卸的責任,民眾覺得為同胞服務是捨我其誰的一種光榮。

參、樹立民眾博施濟眾榮己利他的好風氣
同樣是圓臚方趾的人,有的表現出是千金不吝,有的又是一毛不拔,細加分析,關鍵在有無揉合有形和無形資源於一爐。從事資源的發掘,要以意識改造產生動力,藉績效發揮來溫馨社會。

扶貧助弱需要人力資源,也需物力資源。本節重點係在以意念的認同來吸引物力的提供;同樣也可以用物力的誘因,來吸引人力的參與,容或在不同情況下會有主從之分,但相輔之功則不須置疑。更何況造化弄人,提供與接受也許會有移情換位的時候,但最先碰到的問題,乃是民眾覺得已經納了稅,為什麼還要捐,甚且認人們貧困是否出之本身怠惰,有無因惡習而致貧,是以我們要教導有能力的捐贈者在工商社會能贏得財富,固是才智與努力,但也有機緣,人是活在社會連帶中,援人以手,給他機會,提供的要慷慨大度,助人自助;接受的更要奮起自強,惟經由捐贈調和貧富差距,需要經驗與方法,也要採擷他國長處,試看國外民間資源的匯聚,從早期的宗教關懷,濟貧組織,慈善機構到當前的聯合勸募,也是經過漫長的歲月。據史料記載,最早也是以有濟無,各選所愛的個別濟助,不便、耗時、繁瑣重複兼而有之,於是英國利物浦的休姆(Rev. A Hume)牧師在1869年開創捐款人將捐款存入當地銀行,再由銀行入或轉交所捐贈的機構,開劃撥轉帳的先河,節省了雙方時間和不必要的跋涉。嗣後美國的丹佛市(Denver)繼之在1887年亦彷此方式,但因風氣未及,成績未如期望,使得集中式募捐受到挫折,各機構又回歸到採自求多福的各自勸募。但集體籌募的方式畢竟有它的優點,而統籌更易規劃與監督,於是克里夫蘭(Cleveland)市又建立福利預算制度,由各單位視需要編列後,再展開募捐,各城市彷效者頗多,迨至1928年,紐奧良(New Orleans)市為了普遍及不擾及已捐款者,採在已捐者胸前配上紅羽毛(Red Feather)作識別,風氣所及,成為捐募的特色之一。稍後因二次大戰開始,出征軍人眷屬需扶助者不在少數,於是各地又有戰時募捐。及至戰爭結束,改為全面性的服務民眾,並定名為聯合勸募(United Funds),日增月盛,世界各國多有採行。近年來,福利日增,更需經費的挹注,於是在美國、日本等又盛行公益金信託(Public Charity Trust),意謂接受委託人指定從事公益之作為,代為表達社會關懷之具體行動,他只收某一額度的服務手續費,但卻有助捐贈者毋須聘用專職職員,不須租用場地和減少了繁瑣的行政手續。當然不問是那類組織,要緊的是開拓捐贈的源頭,大筆的是賴富裕者的體悟,而肯作從事公益的回饋,但小額且具教育意義的捐獻,仍期盼廣大民眾在聚沙成塔下來累積。

反觀我國在歷史上,雖然捐宗親多於捐全民,但弦高犒秦軍而捐產、卜式無求輸邊捍衛國土、陶朱公「以社會之財,作社會之用」,以及廣大民間捐資善堂,作直接服務之需,擴及救災、救難都能一呼百應。惜因法制誘因不夠,仍有可以修訂、補充的空間,見之近世與曾奉行之法規,就是民國32年公布,42年修正的「統一捐募運動辦法」,該法頒至今已逾半世紀,依據中央法規標準法、行政程序法規定關於人民之權利、義務要以「法律」定之,內政部也早有修正案之提出,惟因活動費用支出標準及勸募期限有爭議,乃有因循拖延。後來因為有不幸的921震災、南海海嘯捐款,媒體、社團、新聞局等,腰繫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有自募自花,沒有管制,也因沒有審核,於是有蓋紀念館留念,有辦音樂會,都與捐款人原意不符。也有機關首長自募自任主委,離職後又以民間代任仍任主委,球員兼裁判,對錯混淆不清,船過水無痕使得社會大眾與監察審計單位也按捺不住,公益勸募條例方在委員及政院提案,併案審查下在2006年5月以「保障捐款人權益」為前提下通過。在施行一年之後,應該找出優缺點予以研析,好的如建立法制、限制機關不得主動勸募,活動支出費用訂有數額,勸募時間有規定,所得應徵信、違法勸募要退回,並有罰則等;反過來講也有政治、宗教捐款不在法中規範之列,活動支出比例是偏高還是偏低,勸募期限長達一年會不會影響預算決算的處理,民眾還有些什麼反映,都有可以有研究商榷的空間。

肆、經由配套來達成捐款不竭如江河
錢要捐得值得,捐贈者才會源源不絕的續捐;此外,還要知道錢用到那?有什麼績效?同樣如果募捐者流汗出力反而受到誣枉賑目不清,必然也會忿而不幹,使得好事一樁功敗垂成。當然更要防藉為善之名行斂財之實的不肖者。這種保護捐款人,保障募款人的任務,除了彼此之間自重外,就不得不借助守則自律及由主管機關作監督。不幸有爭執時,再作是非得失的仲裁,以免募捐工作,以訛傳訛,阻斷了源頭;或真有不肖者,因為未加取締,而使捐款人心寒不已,足以積極的「興利」要有,消極的「防弊」也不可無,特別是少數不良民間單位以假亂真、以悲痛騙同情、以合法掩非法、以多報少、以公變私、盜名欺世、假愛心真斂財的防杜。曾任賦稅署長的官員曾說,「辦好事,不能名利雙收;錢捐出來了,不能再藕斷絲連」,如果捐出款項仍然控制在自己家族手中那是節稅,而不是捐公益。當然政府方面也宜將稅法上一般扣除額,改為「獎勵捐資福利扣除額」。訂各種等級的金額,在無損總稅收的前提下,讓有繳所得稅的人都可捐福利事業,稅繳得愈少,可捐的比例愈高。將捐助視為公民教育的一項,而主管機關對民間捐款亦應准專戶的開設,倘仍如財政收支劃分法等的規定,民眾捐款應納入公庫。果是如此,捐款人既未收立竿見影之利,又不知善款未來究流向何方,且隨年度決算,當有需用時,又乏款項支應,自難吸引民眾捐贈,因此,主管機關和財務機關必須要修改法規與方法來因應,特別是要:

一、以豁免額的擴大增來源──自由經濟體制下,財富的獲得是個人才智的發揮,如果在他應繳的所得稅額下,准許他用一部份以自由意志捐贈法人團體來辦福利事業,不失為鼓勵的一種;但如果像遺產稅一樣的限制過寬,是助富而非扶貧;或個人所得稅可不列舉的捐贈較一般人實付為高,都不足以吸引。至營利事業的基金會,更應限其業務費與事務費的比例,以免有行善之名,而無行善之實。

二、以獎助鼓勵來吸引人力──獎勵是上對下,鼓勵是相互激盪。上對下是要靠法規、制度,例如:申請福利補助的增多,公益勸募以簡便取勝等。此外,國家亦多有榮譽的給與,獎品獎金的頒贈。因鼓勵是希望大家認為情應如是,理該如此的蔚為風氣,大家能有明哲保身是「恥」,見義勇為是「仁」的人生觀,服務的人力就可用之不竭,來之無窮。

三、要以新項目來因應需要──集合個人已是不易,而要高興的留下來參與服務更難,為了要滿足參與者的專長與興趣,也要因應社會的實際需要,必須要隨著時代而改變服務內容,例如:早期的孤兒收養、未婚媽媽的服務已日漸式微,代之而起的乃是移民婚姻、諮詢服務、法律扶助、急難扶助;還有以往施茶、施粥和修橋補路,如今也已由捐血液、捐器官等來取替,在在都在適應時代的需要。

四、要以自律來建立聲望──「人在做,天在看」、「存心有天知」,天是沉默的大眾和自己,如果捐募者沒有德操與風範,必然會被淘汰,美國為建這一行業尊嚴,乃有專門協會之籌組,美國慈善募款期刊「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中對募款專業人員協會(National Society of Fund Raising Executives)會員的規範有所約束,特色是將籌募工作與酬勞透明化、制度化,對受捐單位的情況,要有真誠的介紹,以求避免捐款人只因憐憫同情,在一無瞭解下,捐出了欠缺實質意義的捐款。國內於2005年開始,也有類似的組織,定名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以增進社會大眾對公益團體的認識及信任為宗旨,訂有「自律公約」參加成員入會時必須簽署及遵守,相信倘能持之有恆,必能一新大眾耳目。

伍、結語──富裕勿流奢縻開啟助人新境
民間參與不僅彌補了政府福利的不足,而且也充實了服務的內涵,使得福利除了物質之外,還有溫情關懷。人在為己之餘還肯為別人,看起來也許只是溫情的散佈,但串連起來卻可成為溫馨的連鎖。大家如果心之深處有認識、情之極致的肯做、行隨念至去努力,參與服務態度就能「親切、自然、誠懇」,流汗不覺累的「勞而無怨」;認為應該做、值得做,於是就能盡心、盡力、捐資且有「惠而不費」的感覺。人生能有這種體悟與認識,可以使得工作績效「無形的多於有形、未來的多於現在、獲的多於支出、整體的多於個人」,看起來也許只是「平凡、平淡、平實」的工作,但由於自我內心信仰的實踐,就可成為溫和的改革,挽救工業社會的冷酷,也可以弘揚人性的良善,粗看也許只是星光閃閃,但細究卻是將人性關懷寓於社會教育中,串連起來,就成耀眼的光芒。

民眾參與服務及捐資贊助是推展社會福利所不能缺,富強國家所不能少,在我國如此,在其他國家亦然。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7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90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