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期 社會工作專業與人才培育(2021年03月)
初生之犢不畏虎?社工新鮮人留任保護性業務之芻議
近年來,家庭暴力與兒少虐待事件屢見不鮮,每當發生此類令人遺憾的事件時,輿論浪潮總是一波波衝擊著社會安全體系。行政院於2018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 傾力交織出綿密的社會網絡作為脆弱家庭的支持防線,改變以往偏向事後處理的思維,將社會福利與政府資源以更積極的形式進入社會,協助更多家庭脫離風險危機。在家庭暴力或性暴力等危急事件的虎口下,將由第一線的「保護性社工人員」(註1)提供相應的服務支持。
研究指出保護性社會工作需要承受高度的暴力風險、各項法規時效要求、民眾和媒體輿論,以及案量過高等負面因素(嚴祥鸞,2010;周清玉、曾冠鈞, 2011),易造成我國保護性社工人員的工作耗竭(burnout)而難以留任,導致受服務案家需不斷地與新的社工重新建立關係,也讓實務工作所累積的珍貴經驗與專業流失。倘若我們能在工作耗竭前,事先知曉社工的需求與困境,盡可能從制度環境面上提供更為良好的環境,改善保護性社工人員的留任比例,將更能堅實我國社會安全制度的重要基礎。
再者,本文檢閱相關文獻後,發現尚未有先行研究探討「甫畢業即成為保護性社工人員」的留任因素,是而本文以此作為立意抽樣的基準,選擇6位受訪者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盼能藉此協助我國未來在規劃保護性社工人力計畫時,在制度與職場環境上成為更佳友善的工作場域,達成社工人員留任而「久任」的長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