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73期 社會工作專業與人才培育(2021年03月)

從人力資本、人力活化談非營利組織困境的突破

  面對新冠肺炎的全球性肆虐,臺灣社會雖然能僥倖逃過一劫,但是在交通、旅遊相關行業仍舊一蹶不振,讓NPO的營運也大受衝擊。根據2020年5月份遠見雜誌與統一超商合作針對在地近50間社福團體進行的「2020社福團體疫情影響大調查」結果顯示,後疫情時代衍伸出捐款下降、活動停擺、物資缺乏三大危機,使得NPO 在「勸募」與「服務」作業上捉襟見肘, 「缺錢」與「缺關注」成為NPO當下刻不容緩的危機。然而,這只是臺灣NPO面對營運困難的窘境的近因,事實上,近十幾年來NPO的營運是每況愈下,不僅捐款金額隨著經濟情勢擺盪,這幾年來NPO陸續發生的許多爭議事件,讓NPO與社會的信任關係逐漸疏離。

  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個人捐款戶大量流失的同時,卻有大量新興NPO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形成的僧多粥少的情形;而社工人力的青黃不接與大量流失, 也造成經驗傳承不易及服務品質的低落; 政府在2018年公布、2019年2月1日施行的財團法人法,要求NPO跳脫傳統的「募款-服務」模式,朝向機構治理及透明化的角度進行轉型,更衝擊著傳統NPO的經營管理者。凡此種種議題引發的遠慮或近憂,都讓臺灣的NPO及其從業人員承受著相當的壓力。但是,臺灣在相關法制、世代價值結構及社會轉型上的變化,也將提供NPO良好的發展機會。根據2019年企業社會責任年鑑(經濟日報出版)資料顯示,臺灣企業的CSR規範正逐年擴大中, 編製家數從2014年的171家成長到2018年的429家(上市及上櫃公司),代表著企業對社會回饋的財力(善款)及人力(志工)都在顯著增加中。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1/04/09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40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