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73期 社會工作專業與人才培育(2021年03月)

機構工作人員執行失智症照顧相關工作之頻率、專業度與在職訓練優先序之探討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7年強烈建議世界上所有國家開始要為「超高齡社會」的來臨而準備,臺灣也不例外。根據內政部於2019年發布的臺灣老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臺灣65 歲以上之老年人口數已占總人口數14%以上,臺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進一步於2020年推估,到了2025 年,臺灣65歲以上之老年人口數將占總人口數之20%,屆時臺灣將堂堂進入「超高齡社會」,換句話說,到時每五個臺灣人之中,就有一個65歲以上的老人。照顧一位罹患多元慢性病、行動不變的老人是一份艱辛的工作,而照顧一位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更是一大挑戰(Paul, Johnson & Cranston, 2000)。所以如何提升老人失智症患者晚年的生活品質,一直以來都是失智症照顧強調的重點(Moniz-Cook, Vernooij-Dassen, Woods, Verhey, Chattat, de Vugt & Orrell, 2008)。

  根據Huang, Shyu, Huang, Chen, Li, Shiu & Pong(2013)與臺灣失智症協會 (2019)非官方統計資料顯示,目前臺灣28萬名老人失智症患者當中,大約20%接受失智症照顧機構的照顧,其中包含護理之家、失智症專區、長照機構、日間照顧中心等。Mullan and Sullivan(2016) 認為,老人失智症患者需要機構照顧的比例將會隨著老年人口數的增加而增加,問題是第一線提供照顧服務工作的照顧服務員、社會工作人員與護理師等的專業度, 是否足夠提供一個有品質的照顧服務呢? 失智症照顧是一份複雜的工作,Morgan, Kosteniuk, O’Connell, Bello-Haas, Stewart & Karunanayake已於2015年發現,強化工作人員的專業度是從事老人失智症照顧最優先要做的一件事。Moyle, Venturato, Cooke, Hughes, van Wyk & Marshall(2013)也同樣發現,無論住民或其家屬皆指出,照顧失智症患者之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將是影響照顧服務品質最主要的因素。綜合上述二項研究結果可知,是否能夠提供一個高品質的機構照顧服務,照顧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則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這也凸顯了工作人員在職教育訓練的重要性。

  Holroyd, Dahlke, Fehr, Jung, & Hunter 於2009年估計,到了2020年,75%護理師的工作,將會是服務65歲以上之老人。其他例如照顧服務員、社會工作人員、復健師等也會發現,老人將來會是他們主要提供服務的客戶層。既然如此,那麼提供老人照顧服務的相關工作人員,是否已經擁有熟練的技能,將是他們將來能否扮演好自己角色,提供有效能服務的重要因子(Engstrom and Fagerberg, 2011)。

  為了能夠徹底瞭解臺灣第一線從事老人失智症照顧工作人員在職教育訓練的需求,本研究乃透過20項照顧失智症患者最常進行之作業項目,詢問機構照顧服務員、社會工作人員與護理師,有關他們執行這些作業的頻率、對這20項作業自己認為之專業程度與在職教育訓練的優先序。本研究同時會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提供一份適切的在職教育訓練計畫建議,以強化從事老人失智症照顧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21/04/09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0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