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期 國民年金(2007年05月)
降低貧窮與國民年金
這是一個不確定的時代。自從網路資訊及市場活動全球化之後,經濟生活隨時隨地充滿著各種意外和風險發生。全球資源重分配,使得社會上屬於中產階級的家庭不斷縮小,所得分配往高低兩端發展。世界經濟的不穩定,伴隨著中高齡勞動者高失業率,使得我們落入貧窮的機率高於任何時期。對貧窮(或新貧)作戰乃成為現階段,政府推動社會福利政策的重要目標之一。就降低貧窮而言,台灣對老人經濟保障的措施,最早是採社會救助的方式。也就是,只對貧困的老人提供生活扶助,為事後救濟措施。其後,為保障軍公教及勞工退休後的生活安定,採社會保險的方式,實施公務人員保險、軍人保險及勞工保險。透過工作期間繳納保費,退休後領取老年給付(一次給付),來保障老人的生活,為事前預防措施。
晚近,鑑於無依老人增多,社會救助對象,一時又無法大幅度擴大照顧。於是,政府採行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政策。擴大對經濟較弱勢老人的扶助,仍為事後救濟措施。同時,由於老年人口的驟增,家庭扶養功能的減弱,同時銀行存款利息極低,使得老人經濟問題益顯嚴重。最後,政府不得不面對,並在經濟永續發展會議之後,積極推動國民年金制度。期使,老年經濟安全的問題,以制度化方式解決。
綜觀現行老人經濟安全政策之歷史發展,實難謂有全盤的、整體的、系統的規劃。其所呈現的制度複雜性、多樣性、多元化、零散性,亦亟待檢討改善。我們知道社會福利資源是有限的,因此適當合理配置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尤其檢討在功能上具有重疊的各種支出項目)。特別是有關老年經濟安全兩大體系:社會救助體系與社會保險體系,在體制上或屬性上,如何整合並發揮其特有的功能(降低老人貧窮風險),建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效保障網路,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