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第106期 社區照顧(2004年06月)

反壓迫實務與老人社會照顧

當前西方的反壓迫實務(anti-oppressive practice)已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照顧實務典範(paradigm)(Dominelli, 2002)。我們了解,典範(paradigm)是指公認的科學成就,在某一段期間內它們對科學家社群而言,是研究工作所要解決問題的解答的範例(Kuhn, 1970)。今日的反壓迫實務觀點是舊的新典範(old-new paradigm)。它在社工實務中,已在當前西方社會是公認的社會照顧實務的範例,是其社會工作者從事研究與解決助人服務的重要準據(Dominelli, 2002)。

根據Dominelli(2002:3)認為,長期以來社會照顧有三大走向:

.治療性助人(therapeutic helping)走向:對個人及其心理從事治療角色,使人們以更有效的策略處理困擾問題。此點大致如傳統心理及社會學派、認知與行為學派等, 而如果單針對個人充權(empowerment)觀點部分亦可屬於此一走向。

.維繫(maintenance)走向:大多對案主採中性的態度,基本上是認為這個社會是友善的,肯定社區家庭社會秩序重要性。此一走向可由家庭維繫方案、兒童少年保護,社區照顧或老人保護方案觀察出來。

.解放(emancipatory)走向:第三個走向是對社會正義採取一個清楚的使命感,公然挑戰現有福利政治系統。基本上認為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此一走向包括女性主義社會工作、反種族主義以及反壓迫實務觀點。從充權觀點來看,在充權(empowerment)之前的準備工作亦屬此一走向。

具體而言,反壓迫實務即是社會照顧的解放(emancipatory)走向是實務工作者針對弱勢者所受的壓迫所做的服務與倡導。壓迫觀點(oppressive)是指人們因年齡、族群、階級、身心障礙、文化差異、性別與性取向等之不同所受的歧視與壓迫(1995)。可以說是探索一個人或團體在其生命週期中因所受之歧視與壓迫逐漸「失權能」「無助」的動態過程。

附加檔案下載
查看更多
發佈時間:2014/03/17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