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人物專訪

越活越精彩的人生——孫得雄老師專訪

  長年投入臺灣人口與社會型態調查的孫得雄老師,是產官學界均十分敬重的專家。現年92歲的孫老師受訪當日雖腰部略有不適,但仍精神奕奕,親切地為我們解說人生中各個重要的歷程、階段以及他對臺灣人口結構與高齡化社會變遷的看法,也饒富趣味地分享了在疫情時代下的生活樣貌,展示出「越活越精彩」的人生觀。

  身體硬朗的孫老師就讀臺南長榮中學,高中時曾經腳踝及膝關節嚴重發炎,當時臺灣的公共醫療資源仍不普及,雖四處求醫卻未得到很好的治療,他鬱悶地躺在病床上好一陣子,一度失去求生的意志;後來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宗教,透過信仰的支持與力量,不僅克服了「考驗」,病痛逐漸減輕,心情也較為舒朗。在這次低谷的經驗中,孫老師認為應該奉獻與回饋社會,並開始積極地思考康復後如何幫助廣大的農民、如何貢獻自己的能力改善他們的生活,也是自此確立了報考大學的心志。

  經過一番努力後,進入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就讀,起初希望透過農業政策的研讀,深入臺灣農民的生活處境,後來逐漸發現農業發展必須理解各個地區的地理特性,遂開始接觸地理學專業,後進入農業地理研究所持續進行研究。孫老師憶起當時曾修讀李登輝先生的經濟學概論,拓展更開闊的眼界,也在此時更廣泛地涉獵了經濟學、社會學的知識理論與實踐案例。

  1961年孫老師受聘至臺灣人口研究中心,進行調查研究。該單位的設立有其特殊的社會背景,即如何提昇臺灣的經濟建設而降低出生率,遂有「家庭計畫」的推行。孫老師認為當時臺灣家庭普遍生很多小孩,再加上傳統重男輕女的思維,人口的膨脹造成沉重的社會成本與負擔,因此以「節育」為主軸的一系列計畫生育政策遂成為當時最為重要的社會政策之一。

  然而,「觀念」的潛移默化需要長時間的投注與努力,孫老師認為臺灣家庭計畫成效卓越,仰賴當時的輔導員透過訪問宣導的方式,積極地接觸婦女族群、進入家庭場域,宣導口號從推行初期的「實施家庭計畫,促進家庭幸福」到「三三二一」——其中也包含大眾耳熟能詳的「兩個恰恰好、男女一樣好」,可見傳統「多子多孫」、「養兒防老」的觀念在十餘年的計畫推行期間,有了不少轉變。

  從推行節育的家庭計畫,到人口老化的當代社會,孫老師歸結了兩項最重要的原因,即「平均壽命的延長」與「公衛、醫療系統的現代化」,此外在時代快速變遷下,結婚率與生育率的下降,也造成原本「生兩個」即能維持人口穩定成長的計畫受到挑戰,扶老比的攀升也形成了另一種龐大的社會負擔。

  身為臺灣人口調查與研究的專家,孫老師認為在「高齡政策」成為社會政策的主軸的時代,除了要鼓勵年輕人口的出生外,也應積極地面對老後的生活,因此盡量跟上時代的腳步(如:學習3C產品使用與新型態媒體資訊的取得)、了解甚至投入年輕世代的興趣議題,同時保持「活躍」的心態與生活作息,也將成為高齡長者的學習課題。

  孫老師認為,人口老化的嚴重問題,事實上不僅只是表面上高齡人口比例的遽增,更應重視的是該族群老後生活「生理照護」與「心理陪伴」的雙重需求,臺灣近年來在政策面向上雖有所著力,但在公共空間的建設方面,卻也有更多增加「互動性」的期待。孫老師以日本為例,說明許多老人中心的設置,會整體考量鄰近如幼兒園、公園設施,即充分兼顧了長者們在活動、心靈支持、互助性的各種需求。

  「動」是高齡化社會結構下最重要的議題,除了各式照護機構或安養中心應增加活動的課程數量外,對長者而言,也應避免退休或老後生活「不動」,不只生理機能容易退化,心情也容易沉悶;因此,長者們應隨時關注自我活動力,服務據點也應更積極地思考如何活動他們的肢體與心理狀態,如培訓專業人員帶領課程,或藉由參訪的方式加強互動與交流,辦理專屬於長者的活動等等,如孫老師參與設立,目前亦擔任董事職務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長年來即透過如「不老騎士」等增加老人活動的機會,結合與社區、地方參與的互動,構成具典範性的相互陪伴、相互幫助的模式。

  ——近一年來新冠疫情頗為嚴峻,許多公共空間與社交的禁令,對社會福利的輸送帶來不少的衝擊,對孫老師又有哪些影響呢?

  孫老師打趣地說,他在家會廣泛性地接觸具大眾化、多元化的電視節目內容,藉此理解臺灣社會的大小事,持續保持對其關注與興趣領域知識的學習熱忱,也會時時透過一些在家運動維持日常的活動力。孫老師認為,「老」並不是問題,成為「社會負擔」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老」的歷程,因此不要「害怕」老,而是應該持續身體活動、多多參與老人教育與學習,讓生活型態與心態上更為「活躍」,因為有意義的生活,才能更加肯定自己的價值。

  不只是高齡議題,孫老師也參與許多不同的民間組織,透過己身的專業與影響力,持續關注臺灣社會發展與家庭結構的變遷,對於婦幼權益與照護推動不遺餘力;他認為高齡化時代的來臨,年輕人們也必須預先做好老後生活的心理準備,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也要多多開發新的興趣領域;更重要的是,多多向老人「學習」,他們豐富的歷練與經驗,都是社會上珍貴的資本,也期待未來臺灣能有更加友善、健全的社會環境,全民不分長幼,都能夠活得更加健康、精彩,共同面對、適應人口老化的世代。



撰文、攝影|洪敍銘
採訪|蔣麗音、洪敍銘

發佈時間:111/01/1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69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