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主題報導

高齡友善城市的在地實踐案例——從「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談起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高齡友善城市」定義為兼容且無障礙,能增進活躍老化的生活環境,在細節上,含括了「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大眾運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訊」及「社區及健康服務」等八大面向,在日漸高齡化甚至超高齡化的國家發展趨勢中,關注高齡族群與城市空間的日常互動關係,並以「親」、「近」、「敬」等友善的態度,積極地改善或優化既有的空間型態與使用形式之外,也更進一步具創發性地通過審議式民主、補助計畫推動等不同方式,集思廣益更具臺灣在地特性的實踐方案與成果。

  為響應WHO倡議,臺灣於2010年開始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以對老年生活有利與不利條件的檢視,提出有效改善方案與建議為策略,以建構高齡者安居樂業之生活環境為目標,於各縣市試辦相關計畫;截至目前為止,全臺各縣市在高齡友善城市的推動過程中,除了持續延續八大面向進行各地區的設施空間盤點、改善外,亦能看見如鼓勵產業為高齡者提供友善服務項目(高齡友善餐廳、醫院、銀行、旅館等)、與民間機構或單位合作開發專屬銀髮生活產品、為確保高齡者財務安全,主動提供各種防詐騙機制等更多元化的探索與嘗試,表現出該議題頗受關注外,也側面地呈現出臺灣社會在研議高齡議題的迫切性。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台灣健康城市聯盟共同設置的「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已推行多年,這個獎項結合產、官、學界的豐富資源,藉由選拔方式,鼓勵各縣市政府投件,以宣導相關健康城市、高齡友善城市議題與成果。該獎項評選的重要目的,即是挖掘各縣市的「在地」特色與亮點,探索如何在臺灣這片土地上,打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生活環境。

  這個獎項最為顯著的效益,在於一般民眾或許很難充分理解「高齡友善城市」的實際範疇與應用,但從每一屆獲獎成果的演示中,卻能清晰地發現在政策推行中,與「生活」貼近的一面。例如甫獲得2021年卓越獎的台東縣政府,積極地突破了所謂「健康不平等」的劣勢,在提升且增強整體醫療量能、改善緊急醫療資源外,於社會福利的面向,更廣泛性地關注了高齡者投入社會參與,及原住民族部落高齡學習的議題,顯示出在硬體空間與心理健康應並重的價值轉變(陳賢義報導:〈「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卓越獎」出爐 首獎落台東〉,2021/11/26)。

  而獲得「高齡友善城市銀獎」的苗栗縣政府大湖鄉衛生所,也關注「銀髮族二度就業」及其生命價值的再肯定,表現出當代創造所謂「高齡友善」的環境,或許更重要的是對於高齡族群「心理需求」的理解(陳顗喆報導:〈健康暨高齡友善城市評選 苗栗縣衛生局、教育處獲獎〉,2021/12/21);這種強調「共老」此一概念之新型態居住或社會環境,事實上也是一種新的、對於「全齡」的探討,獲得「共老獎」的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以既有的社區公園,加入適合各種年齡階層的軟、硬體設施,在動線規劃上,也兼顧青銀等不同世代的生理需求與親子共享、同樂的機會,準確地掌握在人口逐漸邁向超高齡化的臺灣社會中,最強而有力的支持力量——家庭及其社會(社群)網絡的建構(黃秀麗報導:〈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評選 新北連3年奪獎最多〉,2021/12/2)。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這些獲獎案例,除了顯示出更加普遍地對於共老、共學、共樂、共享等融合不同世代的嘗試,也可以看見在各縣市、鄉鎮村落不同的區位條件下,如何連結在地的人文景觀或產業特色,產生具有永續推動可能的執行方案與初步成果,誠如獎項評選過程中,委員針對新北市貢寮區公所提案之評語:「先以貢寮的特色開始,以貢寮區主導規劃,更接近在地需求。並『青銀』共榮為主軸,行動車、服務多元確實帶來效益」,在以「長者」為中心的設計方案中,也能兼及觀光資源的引介、社區自治與在地產業發展,也成為未來臺灣探討「高齡友善城市」相關議題時,足作為借鏡與參考的範例。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評選資源網

       

撰文|洪敍銘
圖片來源|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評選資源網

發佈時間:111/01/11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63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