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主題報導

補弱勢家庭的屋瓦: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家扶基金會是一個關懷弱勢兒童及其家庭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致力於貧困家庭的兒童生活扶助、保護受虐及有特殊需求的兒童。臺灣家扶基金會的歷史可追溯至民國39年8月,正式成立第一所家庭式育幼院──光音育幼院,收容照顧家庭遭逢變故的貧困失親兒童。民國53年開始因應臺灣社會轉型,陸續在各地成立家庭扶助中心,從育幼院式的收容教養業務改為推展兒童及家庭福利服務工作。民國74年時,基金會從美國自立,後續更名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簡稱家扶基金會(Taiwan Fund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TFCF)。

  家扶基金會目前在國內有24個分事務所、11個附屬機構及3所非營利幼兒園,服務據點遍布臺灣本島與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地區。由於各個縣市族群、經濟發展、生活環境、人口結構等條件均不相同,家扶的服務模式也具備許多在地化的特性。

  例如,苗栗家扶中心因應縣內原住民、新住民人口比例高的特質,辦理許多特色活動,如「部落同樂會」走入泰雅、賽夏族部落,增加社區間居民的交流互動;也透過「新住民母親表揚大會」表彰當地新住民母親堅忍自強的精神。

苗栗家扶中心與南庄鄉原住民家庭福利中心合作辦理「部落同樂會」,跟部落居民一起玩遊戲、做手作,增進社區間的交流與親子的正向互動。(https://www.ccf.org.tw/42/news/Mzg3NA/detail

  金門家扶中心的服務亦有極具地方色彩的一面。金門家扶的社工分享,金門在地的宗族相當重視傳統與倫理,親族互助的能力非常強大,自成一個社會救助的網絡。因此,外來的社工人員未必能取得當地的信賴,且相對於新住民或是從外地遷居金門的住戶,在地的弱勢家庭向家扶中心申請補助時往往倍感壓力,容易被質疑「自己的宗親就能提供協助,為什麼要向外界尋求幫助」?幸而,在彼此熟悉並充分溝通之後,家扶中心已與金門的鄉親建立起深厚的信賴關係,弱勢家庭信任家扶,放心地將疫情隔離時的生活需求交給社工支援;金門地方的重要人士與宗族也非常願意提供經費給家扶中心來表揚、扶助弱勢家庭的子弟。此外,由於金門地理位置隔絕,城鄉差距、年齡代溝也較為嚴重,如小朋友放暑假回到金門,阿公、阿嬤卻聽不懂他們口中的「捷運」是什麼。於是,家扶中心為弱勢家庭辦理活動,讓祖孫一起搭捷運前往臺北動物園,培養不同世代的共同經驗。

  除了配合地方特色,發展出不同的服務樣態,家扶中心也相當重視與在地的社區合作,積極辦理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如南台南家扶中心與致力於推廣在地文化的臺南市灣裡萬年文史推廣學會合作,辦理「愛的循環」社區培力計畫,號召社區民眾一起製作、義賣伴手禮,將所得全數捐給家扶中心;而家扶中心亦深入灣裡社區,建立服務據點「鯤喜灣基地」,期待能給予兒少翻轉人生的機會,並增加偏鄉人才留駐的可能性。

南台南家扶中心與臺南市灣裡萬年文史推廣學會合作,義賣雪Q餅和腰果禮包。(https://www.peopo.org/news/621116)

  又例如,金門家扶中心與金門林務所合作舉辦公益活動,復刻製作100座金門隱藏地標──金湖鎮小電話亭,從林務所人員、家扶志工隊、民意代表到當地的五金行老闆、車輪餅師傅都參與其中,展現了社區強大的凝聚力。其後小電話亭在義賣活動中迅速銷售一空,為受到疫情衝擊而募款情形不佳的金門家扶帶來一場及時雨。

家扶基金會與林務所、眾多金門鄉親通力合作,製作金門小電話亭,獲得廣大迴響。(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K1vilUxXB2FUBW8u8tGDUBout2GRI0ne/view)

  家扶基金會的社工表示,辦理社區活動有助於促進彼此的連結,只要社區成員彼此認識,社會互助就更容易實現。而每個人都提供一點力量,這些力量累積起來將成為巨大的助益,為社會帶來更多希望與改變。往後家扶基金會也將與社區居民們同在,齊心協力補好每一位弱勢兒童家庭的屋瓦,讓孩子們能在安穩的環境成長、茁壯。

 

撰文|陳俊偉、李唯瑄

發佈時間:112/07/26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5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