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主題報導

善的循環:金門生命線協會

  「生命線」是一個國際性的電話心理輔導機構,藉著全日24小時的電話守候,致力於自殺防治。臺灣生命線可追溯至1969年馬偕醫院所設立的「自殺防治中心」,同年7月正式對外開線輔導協談,目前在全臺23個縣市都有生命線協會提供服務。而為人所知的「1995」專線,在1998年修法前,是以各區區號開頭,後面再加上「9595」,也能看見其在不同時空與社會背景下的發展。

  各個縣市的族群、生活環境均不相同,服務模式亦有許多在地化的特性。對金門生命線來說,積極主動地接觸其他單位是他們非常重視的服務模式,例如:前往國中校園、社區活動中心,甚至到職場進行宣導,也樂於接受政府單位的宣講邀請。在這些場合中,生命線不斷告訴大眾如何善加利用1995的專線,在長期努力下,使用這條專線的人數明顯增加。

  舉例而言,針對國中校園新生,將透過表格檢測的方式找出較具風險的學生。如果檢測在特定分數(八分)以上,或者出現勾選自殺意念的想法,機構就會請學校優先排定面談,再由社工進場,與學生進行一對一談話。觀察過往的處理經驗,學生剛讀國中通常不太適應,情緒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接近學期末的時候,再幫他們做一次檢測,可能會再發現一些潛在需要輔導的對象,在這樣的工作模式下,後續的追蹤非常重要,這樣才能確保輔導的成效。

  另一方面,像社區裡的老人家,就更需要長期的駐點,才較為容易取得對方的信賴。這也顯示出專業社工人員的員額不足及其培訓養成的困難,這些社工必須充滿熱忱,並必須長期待在社區,深入每一位長者的日常,友善地互動,日子久了才可能聆聽到心裡的真實需求。大多遇到的案例都是老人家不太願意說出來,只能旁敲側擊,在一定的信任基礎上,盡可能找出一些蛛絲馬跡。生命線也發現,如就金門縣的個案狀態而言,青少年的情緒波動較大,通常較容易出現自殺的意念,然而長者的實際致死率卻是最高的,這也促使社工們平日就非常主動地往外跑,也不斷傳達居民們生命線的諮詢輔導與支持服務。

  如果民眾採取諮商或者會談的方式,生命線會以「當事人」為考量,在此過程中評估他目前是否有能力去面對他的問題以及衍生的情緒。當然這樣的諮商或會談需要長期、分次進行,才能慢慢地顯現出成果。

  目前「社會安全網」是臺灣重要的社會福利政策及發展方向,衛生福利部長期協助、支持生命線的發展,在各種執行機制的設定上,也考慮到不同情境下的需求,例如:規定薪資不能回捐;社工在必要時可以請警察陪同家訪,確保社工人身安全等等,有了政府的保障,第一線的服務工作人員也會較為專注在個案服務中。

  另外,督導制度對資源相對不足的縣份來說非常重要,外聘督導的指導與協助,不只能夠提供問題的處理方法與經驗,更重要的是分享怎麼面對個案,適時地提供安慰、給予鼓勵與支持。

  當今社會雖然資訊流通快速,然而在自殺防治這個面向,生命線認為大眾對許多觀念與工作方式,還沒有非常深刻的了解;許多人常認為物質生活沒什麼問題,為什麼心理這麼脆弱?

  生命線的想法是:只要是人,都會有過不去的「檻」。許多「文明病」基本上都涉及心理問題,對生命線而言,服務與工作的目標在於:只要多幫助一個案例,多改變一個家庭,將獲得更多正向的回饋與生命力,形成一種善的循環,也能讓社會更加美好。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金門縣生命線

 

撰文/攝影|陳俊偉
編輯|洪敍銘
發佈時間:111/04/26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94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