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主題報導

災難社會工作為何重要?——從「台鐵408次太魯閣號事故」相關報導談起

       2021年4月2日,滿載清明連假返鄉乘客的太魯閣408車次,於台鐵北迴線和仁段清水隧道北口處,與自邊坡滑落、侵入路線的工程車相撞後出軌,造成大量傷亡,不僅是近50年來臺灣最嚴重的鐵道事故,也引起臺灣社會各界對交通運輸的諸多討論。

       然而,在事故責任的釐清與調查愈趨明朗後,亦有媒體與大眾開始關注災難受害者、目睹者及其相關親屬的權益問題,政府如何在災難中具體且有效地因應,並協助其生活、心理等各方面重建?這也將關注的焦點,重新投注於「社會工作」上。

       臺灣的災難社會工作,大致上於1999年921大地震後,開始有了較為廣泛、完整的討論及相關制度的建立,不論是對受災者或救難者,都逐步建置心理衛生服務模式,這也讓社會工作往後的災難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第一線的實務工作者亦經常被社會賦予了多種身分及任務,他們往往無法像警察、消防、國軍等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得以「撤出」,他們面對的通常是劇變下難以承受、復原的「心」,也就必須透過長時間的陪伴、連結資源、跨專業合作,試圖恢復受難者的個人、家庭、社區的社會功能。

  • 災難現場為什麼需要社工?

        〈接住他人的手能如何接住自己?災難過後,救災助人者的心理衝擊和重建〉這篇報導中指出:「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只要跟疾病、災難有關,場域在醫院,就有醫務社工的陪伴。」記者曹馥年採訪了門諾醫院的醫務社工李冬梅,她回憶當天因為事發突然,大量傷患送入醫院,一片慌亂,她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冷靜地「整合到院名單,請總機把所有查詢電話轉到她的手機,建立統一諮詢窗口。」但於此同時,除了慌張著急的家屬,現場還有民代、宗教團體與保險公司人員要擠進醫院,還有行政長官的慰問行程。

        正因為場面混亂,不論收治的醫院,或是受難者身邊,都亟需穩定、支持的力量,「社工」的進場,身兼陪伴者和協助詢問者的角色,同時也緩解了不少焦躁、不安的情緒。家扶基金會在〈因應太魯閣號列車事件,家扶啟動社工服務〉的新聞稿中提到社工在災難發生當下的任務是「陪伴家屬忍受身心煎熬的歷程,協助家屬指證、縣府收集資料、家屬的情緒安撫及照顧工作」,具體地表述了災難社工的功能與重要性。

  • 災難社工所發揮的積極性功能

        郭美瑜在〈目睹愛孫走了阿公情緒崩潰 暖心社工師用這招陪伴〉中報導社工如何安撫崩潰的家屬:「現場立刻拉起病床周邊的簾幕,與傷患一起禱告,並協助聯繫他同行的兒女被送到哪一家醫院,直到訊息明確,傷患情緒才逐漸平穩」,也提到如何體貼患者的需求:「一名坐在輪椅上全身顫抖的傷患告訴同仁,她的行李跟鞋子都沒了,同仁一聽趕緊為她買了一雙地板拖鞋」、「傷患在隧道內逃生,衣服卻沾滿油污,醫護為他處置後,同仁進一步提供一套住院服裝讓他沐浴更換」。報導中指出,社工人員的即時介入,營造出受難者及其親屬最需要的「安全、安心、放心」空間與心理支持力量;海人的報導〈重災後,醫事人員的第一線報告〉,也提到了社工的專業與價值在於在事故現場的一片混亂中,「社工即時的協助也能減少傷者的不安,同時許多焦急的家屬陸續趕來醫院,在擁擠的現場,也都是透過社工協助找到他們的家屬,社工也為家屬及病人面臨的各項需要進行資源的連結」,社工的存在,有助於後續的資料詢問、建置與更進一步地協助達成其他需求。

        不只是民間機構、單位的社工自發性的投入現場,阮筱琪、沈育如的報導〈衛福部啟動一戶一社工 協助罹難者家屬〉中也指出,政府積極地透過「一戶一社工」的方式,連結、追蹤罹難者家屬親友、傷者,提供情緒陪伴、心理諮商、法律、經濟等協助。這樣的連結,也在「衛生福利部賑災專戶」的討論和爭議(例如楊毅〈「是人禍不是天災」 衛福部設捐款專戶挨轟轉移焦點〉報導)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功效。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鄭麗珍教授(兼0402台鐵408次列車事故案捐款管理及監督委員會委員)認為,本次事故和921大地震相當不同的是,火車乘客來自各地,除了同行者,彼此間較無關聯,這必然造成事件後的訊息彙整、甚至成立自救會爭取權益上的困難,「一戶一社工」正好補充了連結上的空缺,中時新聞網報導〈太魯閣號善款運用惹議 陳時中:請社工向災民蒐集意見〉,文中不斷強調「持續請社工向災民蒐集意見」,凸顯社工角色在災難事件中,更積極地展現了他們的專業與價值。

  • 社工的專業訓練與心理重建

        曹馥年的報導即指出了幾個身為社會工作者在災難事故中的挑戰,「承接事故當事人或家屬情緒的助人者,同樣面臨巨大衝擊」,文中亦強調「太魯閣號搜救工作告一段落,不少救難人員反映失眠、做惡夢」的情境,顯示出災難過後,專業、可信的心理支持機制仍待建置的問題;林周義、張鎧乙的報導〈太魯閣號事故凸顯心理師不足 專家:靠社工致電打不進傷者的心〉一方面也指出「台鐵太魯閣號事故釀成多人死傷,受災者、救難人員日後恐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然而另一方面,「光靠社工心理師、關懷員、訪視員、第一線社工」仍然有所不足,國家如何在災難發生的當下,盡可能地接住這些受難者與患者,提供他們無論醫療、心理、社會工作的資源與協助,更重要的是,心理政策的推動、專業訓練與實務應用,或許也是在天災人禍越趨頻繁的當代社會,更需要思考規劃的議題。

 

撰文|洪敍銘

 

【相關報導】

發佈時間:110/05/25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7553